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1 > 正文
编号:11743897
颅脑CT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3kb)。

    颅脑CT

    一、检查方法

    1、平扫:

    多采用横断面,基线为眶耳线,即眼外眦与外耳道的连线。依C科协才南要的不同而选用0.5或1.0m层厚,由基线开始依次连续向上扫描8-10个层面。

    2、增强扫描:

    当病变组织与正常脑级织间X线吸收没有或仅有少许差别而于CT上难于显示或显示不清时,可经静脉给予水溶性碘造影剂后再行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脑组织问X线吸收差别增加,从而提高病变显示率的方法,叫增强扫描。

    二、头部CT图像分析

    观察与分析CT图像应具备(1)正常CT解剖知识;(2)病理状态下异常CT图像知识。

    1、正常颅脑CT图像

    2、异常颅脑CT图像(病变基本CT表现)。

    (一)、病灶及其CT值:与正常脑组织密度相比,将异常影像的密度分为高、等、低和混 杂密度影。

    1、高密度影:许多病灶为高密度,如钙化、血肿及富血管性肿瘤。

    2、低密度影:炎症、梗死、水肿、囊肿及肿瘤。

    3、等密度影:某些肿瘤、血肿、血管性病变。

    4、混杂密度影:病变组织中存在高、低等密度组织,如钙化、囊肿、瘤组织等,见于颅咽管瘤,恶习性胶质瘤。

    (二)、增强扫描 强化特征

    (1)强化目的

    1、使平扫未显示出的病变显影。

    2、通过强化形式与程度判断病变性质

    (2)强化程度

    明显强化 轻度强化 无强化

    (3)强化特征:

    1、均匀强化 指病变密度增高是均匀的,强化后病变边缘更为清楚,典型病变,脑膜瘤。

    2、非均匀强化 指病变强化不一,所以成为混杂密度,多见于恶习生胶质瘤。

    (三)脑室系统改变

    1、占位效应:局部脑室受压就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2、脑萎缩:脑室扩大,脑沟、脑裂,蛛网膜下脑增宽

    3、脑积水:(1)交通性脑积水--脑室系统变遍增大,脑沟,正常成消失,脑池扩大。

    (2)脑积水--阴塞近侧脑空扩大,远侧正常或缩小。

    (四)颅骨骨质改变

    (1)颅骨病变:如骨折、炎症和肿瘤等。

    (2)颅内病变:如蝶鞍,内耳道扩大。

    脑肿瘤

    脑瘤的诊断要求包括:

    1、确定有无肿瘤。

    2、肿瘤的定位诊断。

    3、肿瘤的定量诊断。

    4、肿瘤的定性诊断。

    一、脑肿瘤的基本CT表现。

    (一)、直接征象

    1、病灶密度。

    2、病灶的深浅位置:可以反映组织起源,有助于判断肿瘤性质。如脑膜瘤位置表浅;胶质瘤常深在,而转移瘤多于皮质和皮质下区。

    3、病灶大小,形状,数目,边缘,反映生长方式。

    转移瘤--多发、较小、类圆形

    脑膜瘤--较大、类圆形

    胶质瘤--形状不规则,大小不定

    4、肿瘤坏死、囊变、出血、钙化。

    (1)生长迅速肿瘤如胶质瘤,转移瘤,中心常因缺血而坏死,囊变,CT表现为低密,不强化。

    (2)肿瘤内血管形成不良肿瘤牵拉,挤压而破裂出血,见于转移瘤,胶质瘤表现为均一高密度。

    (3)肿瘤钙化多见于颅咽管瘤,少突胶质细胞瘤。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瘤及松果体区肿瘤。

    颅咽管瘤钙化呈弧线状,位于囊壁,脑膜瘤钙化呈分散点状片状,少枝胶质细胞瘤,条带状。

    (5)增强特征:多数肿瘤发生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强化,强化表现与肿瘤类型有关。

    脑膜瘤--明显均一强化

    胶质瘤--不规则形强化

    转移瘤--多呈环状强化。

    (二)间接征象

    1、周围水肿:水肿发生在髓质,很少累及皮质,CT表现为低密度区,围绕病灶周围,范围不同。

    2、占位表现:表现相邻脑室和脑池、脑沟的狭窄、变形、移位。

    3、骨质改变:

    脑膜瘤--骨增生和骨破坏

    垂体瘤--扩大、破坏

    听N瘤--内听道扩大。

    4、软组织肿块:肿瘤破坏,侵蚀或膨入

    相邻结构,则出现欠组织肿块

    垂体瘤--膨入蝶窦 呈软组织肿块

    脊索瘤--膨入鼻咽腔 呈软组织肿块

    脑膜瘤--破坏颅壁侵入头皮,可出现向颅处膨出的软组织肿块。

    胶 质 瘤(glioma)

    胶质瘤起于神经胶质细胞,属于脑内肿瘤,发生率占全部颅内肿瘤40%,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其中从星形细胞瘤最常见。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按肿瘤分化程度分四级:I级 星形细胞瘤 II级成星形细胞瘤,III IV级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CT表现]

    I级 脑内低密度病灶,与脑质分界较清,占位效应不明显,无/轻度强化。

    II-IV级

    1、密度:略高密度,混杂密度,囊性肿块

    2、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3、可有斑点状钙化和瘤内出血。

    4、占位效应及水肿明显。

    5、不均匀性强化,环形伴壁强节强化。

    总之星形细胞瘤CT表现较为复杂,其密度形态及其周围情况变化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

    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

    一、占颅内胶质瘤5%-10%,它是颅内最易发生钙化的肿瘤之一。好发年龄35-45岁,常见部位额叶白质。

    二、临床表现:癫痫,偏瘫感觉障碍,高颅压。

    三、CT表现:

    1、密度:多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

    2、形态:类圆形,边界清楚。

    3、病灶出现条带状钙化是其特征性变化。

    4、水肿及占位效应轻。

    5、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CT显示钙化优良,定性诊断,CT优于MRI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一、它是儿童最常见的后颅窝肿瘤。主要发生在小脑蚓部,容易突入四脑室--梗阻性脑积水。

    二、临床表现:平衡障碍,共济失调,高颅压。

    三、CT表现:

    1、密度:等密度或略高密度。

    2、位置:小脑蚓部。

    3、周围出现水肿。

    4、四脑室以上,脑室系统扩大。

    5、增强扫描,明显均一强化。

    脑膜瘤(meningioma)

    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常见,多发生在中年以上,起源于蛛网膜粒,多居于脑外,与硬脑膜相连。好发部位:窦旁,脑凸面,蝶骨嵴,嗅沟,大脑镰。

    [CT表现]

    1、密度:平扫呈等密度/略高密度。

    2、位置:脑膜瘤好发部位,以文基与颅骨内板相连。

    3、多呈类圆形,卵圆形,分叶状,边界清,光滑。

    4、一般水肿较轻,可有占位效应(肿瘤较大),钙化常见。

    5、侵犯颅骨引起骨质增生,破坏。

    增强扫描:明显均一强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5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