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df&论文 > 资料14 > 正文
编号:11744647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抬高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心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参见附件(64kb)。

    2 0 0 8年 3月第 5卷第 9期 ·临床研究·

    C H I N AME D I C A LH E R A L D 中国医药导报

    目前, 在国际上, 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 MI ) 经过

    了大规模的前瞻性、 随机、 双盲、 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1 ~ 2 ] ,证实了这种方法能够开通与梗死相关的血管( I R A ) , 使一度

    缺血的心肌得以灌注, 可以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 缩小梗死

    范围, 降低 A MI 的病死率, 减少并发症, 从而改善近期及远

    期预后。而评价 I R A再通的主要手段是冠状动脉造影

    ( C A G ) , 但其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溶栓后 I R A血流是一个

    动态过程, 而 C A G所提供的只是“ 瞬间拍照” 的图像, 不能准

    确反映溶栓治疗后最初 I R A的血流情况[ 3 ] 。本研究旨在探讨

    用心电图连续监测溶栓后抬高的 S T段达到稳定性下降 5 0 %

    的时间, 作为 I R A再通及溶栓治疗疗效的无创指标。

    1对象与方法

    1 . 1对象

    收集 1 9 9 6年 3月~ 2 0 0 1年 1 2月在我院 C C U住院的 A -

    MI 患者 3 6 0例。 病例入选的标准: ①持续性胸痛≥3 0m i n , 含

    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②心电图表现为典型的 A MI 图形, 至少 2

    个相邻导联 S T段抬高≥0 . 2m V ; ③肌酸激酶( C K ) 及其同工酶

    ( C K - MB ) 高于正常值上限的 2倍; ④符合《 中华血管病杂志》

    编委会制定的“ A MI 溶栓参考方法” [ 4 ] 的溶栓适应证, 除外禁忌

    证; ⑤溶栓后符合上述参考方案中的冠状动脉再通标准[ 4 ] 。

    将入选的 3 6 0例患者, 根据静脉尿激酶溶栓后的心电图

    S T段抬高达到稳定性下降 5 0 %的时间, 分成 A组( ≤6 0m i n ,n = 9 2 ) 、 B组( 3 0 < t ≤6 0m i n , n = 1 2 6 ) 及 C组( 6 0 < t ≤9 0m i n , n =

    1 4 2 ) , 3组一般情况见表 1 , 3组性别比较, χ 2值为 0 . 3 0 8 , 无

    显著性差异( P > 0 . 0 5 ) 。

    1 . 2方法

    入选的患者立即服用阿斯匹林 0 . 3g , 以后 0 . 1g ,1次/ d ,5周后改为 0 . 0 5g , 1次/ d , 持续服用; 静脉滴注尿激酶( 南京

    大学制药厂提供) ( 2 0 0 ~ 2 5 0 ) × 1 0 4I U于 3 0m i n输完;皮下注

    射 75 0 0I U肝素钙 , 1次/ 1 2h , 持续 5d 。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溶栓后, 连续进行心电图、 C K及

    C K - MB监测,且 2h内每 3 0m i n观察胸痛情况及心电图 S T

    段抬高的幅度。

    1 . 2 . 1C K及 C K - M B测定 溶栓即刻取静脉血各测定 1次, 自

    发病后 6h起, 每 2h测定 1次, 至发病后 2 4 、 4 8和 7 2h各

    测定 1次。一起使用 Mo n a c h 2 0 0 0型生化分析仪,用法国

    A u s b i o 试剂盒。

    1 . 2 . 2 心电图测定 分别于入院即刻, 溶栓后3 0 、 6 0 及9 0 、 1 2 0 m i n ,做标准 1 2导联心电图, 纸速 2 5m m / s , 以 T P段为基线, 于 j

    点 0 . 0 8s 测量 S T段。

    1 . 2 . 3心室壁运动幅度测定 测定时间距发病后 2周, 采用美

    国 m a r q u i t 公司 1 0 0 0型彩色 D o p p l e r 超声心动图仪,取左心

    室长轴及心尖水平短轴切面、二尖瓣环及乳头肌水平测定

    A MMI 相关的室间隔( I V S ) 运动幅度及 A I MI 相关左室后壁

    ( L V P WA ) 运动幅度。

    1 . 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 显著性检验用 F检验; 计数资料

    以频数表示, 各率及例数比较采用 χ 2检验。

    2结果

    心电图 S T段抬高达到稳定性下移 5 0 %所需时间不同,梗死相关心室壁运动幅度存在差异, 且随需要的时间延长梗

    死相关心室壁运动幅度有下降的趋势, 详见表 2 。

    表2各组S T段抬高恢复时间与梗死相关心室壁运动幅度比较( x ± s ) ( mm)

    与 A组比较, ★P < 0 . 0 5 ; 与 B组比较, ▲P < 0 . 0 5

    A

    B

    C

    组别 A A MI 相关 I V S

    8 . 1 5 ± 1 . 6 2

    7 . 8 4 ± 1 . 4 3 ★

    6 . 5 6 ± 2 . 1 5 ★

    A I MI 相关 L V P WA

    8 . 7 8 ± 1 . 9 2

    7 . 3 2 ± 1 . 5 4 ★

    6 . 1 5 ± 2 . 0 5 ★▲

    A

    B

    C

    组别 男( 例)

    6 9

    9 2

    1 0 2

    女( 例)

    2 3

    3 4

    4 0

    年龄( 岁)

    5 8 . 6 2 ± 8 . 2 3 ( 4 2 ~ 6 7 )

    6 0 . 2 3 ± 8 . 7 9 ( 4 5 ~ 7 2 )

    6 1 . 5 1 ± 9 . 4 2 ( 4 4 ~ 7 4 )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 T段抬高恢复时间对

    预测溶栓治疗后心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

    张全生

    (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辽宁沈阳 1 1 0 0 4 1 )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 A MI ) 心电图 S T段抬高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心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方

    法: 将监护病房( C C U ) 收治并接受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 3 6 0例 A MI 患者, 根据溶栓

    后心电图 S T段抬高达到稳定性下移 5 0 %的时间, 分成 A组( t ≤3 0m i n , n = 9 2 ) 、 B组( 3 0 < t ≤6 0m i n , n = 1 2 6 ) 及 C组

    ( 6 0 < t ≤9 0m i n , n = 1 4 2 ) , 分别测定 3组的梗死血管室壁运动的幅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