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黄敬伟经筋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7831
伏羲背部经脉调理法.rtf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1kb)。

    伏羲背部经脉调理法

    古城--天水,历史悠久。位于天水市97公里,{距今4900--7800年},比半坡文化早2000年,比仰韶文化早600年,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天水乃伏羲、轩辕诞生之地。1992年江泽民主席亲笔提写"羲皇故里"而闻名中外。《通鉴外记》:"伏羲,风性、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包羲于成纪{古代天水为成纪}"。伏羲智慧超人,为三皇之首,创农耕渔猎,八卦文字,婚取礼仪,音乐。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天水传统医药文化源源流长,民间盛行单方草药、土办法治病,疗效理想。

    "伏羲背部经脉调理法"源于天水民间的"骨摩抖抻法",这种按摩手法,简捷奇特,自成一体,在中医典籍中并无类似记载,有其独特的望闻问切诊病方式,取效安全迅捷。明确患病在那一侧,再触摸颈部筋经的痉挛程度,称为筋根,以根的深浅确定受伤年限,而后于十二筋经分布部位涂以特殊的"伏羲醪",再行手法治疗。并配合针刺,拔罐相应的穴位和部位。其集中医正骨、调筋、针刺、拔罐、中药综合调理为一炉,是一种体现中医整体医学思想的自然疗法。此法立论认定:各种陈旧性外伤和后天姿势不良,超出正常的负重,新的外伤、寒冷刺激等,造成背部经脉的阻滞异变,是日后诱发疑难病的最大隐患。也是诸多疑难病发生的根源之一。此法专门用于骨伤,筋伤和骨伤后遗症之功能受限等。同时作为多种慢性病,难治病的辅助疗法,疗效十分显著。

    王氏晓中,以十三年西医麻醉的基础知识和三十余年的中医实践,对"伏羲背部经脉调理法"进行了潜心研究,汲取祖国医学各家治疗骨伤筋伤的精髓,结合现代医学,神经生物学、运动医学、软组织损伤学、脊柱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经临床反复验证,认为"伏羲背部经脉调理法",具有深厚的中医学理论基础,且可以与现代医学理论有机结合,对这种疗法为什么能治疗疑难病找到了理论根据。初步认定:"伏羲背部经脉调理法",可以有效用于戒毒的急性戒断期治疗、偏瘫、晚期肝硬化、慢性尿毒症、顽固的颈肩腰腿痛、心衰、心绞痛的急救、高血压、疲劳综合症等亚健康状态的保健等。

    "伏羲背部经脉调理法"是按照中医背部有督脉、肾脉、足太阳膀胱经脉、冲脉、带脉、六阳经脉、华佗夹脊穴等与其它阴经经脉相互络属分布的原理,采用中医经络诊察法:查经、辩经、选经、穴位切压、找到阳性反映点,以脊柱为轴线和主要施治部位,通过对脊柱背部整脊正骨、错缝复位、筋经调理,经络疏导,而后再施术调理其他相应经脉,可以迅速缓解病情,消除疼痛。是中医全息疗法的体现,是东方的按脊疗法,体现了中医"经脉所至,主治所及"的机理。

    脊柱是人体的生命支柱,脊梁和背部是人体保健的特区,人体以脊柱为轴线,以经脉、经筋、气血为基础,十二经络环转无端,维持着人体上下左右内外之间的密切联系,维持着机体的动态平衡。

    现代医学证明,脊柱是中枢神经所在地和周围神经发出的部位,脊柱与脏器联系的中间环节有神经液体、生物电、血液流动、代谢、生物力学等。人体在外伤跌扑、扭伤、负重、用力不当以及病理刺激的情况下,均可导致脊柱生物力学的不平衡而使肌张力失衡,骨关节轻度移位而压迫刺激周围的血管神经,引起身体其它系统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其表现为发生疾病的脏器或组织均与脊柱相互分离,且有各自的功能失调反映,涉及到神经,循环,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督脉和足太阳经气长期受阻不通,血供不畅,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运走,诸脏器表里的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出现了临床一系列病症反应。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因外伤跌扑、扭伤、负重、用力不当以及病理刺激等等,伤及脊背(脊柱)、筋(肌肉、肌腱)、脉(经络、血管、神经、淋巴系统),造成骨错缝,筋出槽,经络异常,导致脊柱力学的不平衡,而使肌肉张力失去了平衡,骨关节轻度移位,日积月累,使督脉经气受阻,并涉及全身的诸多经脉而致经气不流畅,初期患者只有颈部不适,疼痛,僵硬,肩部疼痛,头晕,头疼,视力障碍,耳鸣,顽固性失眠,心前区憋闷, 眩晕性呕吐,后期则产生不可名状的痛苦,常使病人心神不宁,反复检查却查不到病因,临床只能冠以"神经官能症"。长期失治,小病变成慢性病、疑难病。临床实践中,我们运用中医学经络诊察法:查经、辩经、选经、穴位切压,发现所有病人全身有9个点压痛十分明显,这些经络的痛点与督脉有密切联系,而且每个患者均表现为半身的经络受阻,切脉切诊后可以明确诊断出受伤年限,病变在肢体的哪一侧。如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受伤年限在30-40年左右。大量临床病例证实:各种陈旧性的外伤和后天姿势不良及寒冷刺激等,造成背部经脉的变异,是日后诱发疑难病的最大隐患,也是诸多疑难病发生的根源之一。

    《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损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跌仆坠堕是损伤经脉造成淤血的重要因素。在外伤的情况下,不论损伤任何部位,都会反映到整体。督脉统一身之阳气,督脉经气受阻后十二经的经脉不通,进一步使生理功能受限,如《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裹颉筋骨血气之精,而于肺并于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目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转则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已转也。"因为督脉和髓海为一体,息息相关,所以在临床上引发诸症丛生,病变百出,病情表现错综复杂。

    通过背部经脉的正确调整,整脊正骨,错缝复位,经络疏导,经脉调理后,症状消除疾病明显好转或很快痊愈。这就证明疏导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气的同时,兼顾调理了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经气,内脏功能得到了新的调整,建立起正常的整体平衡。

    "伏羲背部经脉调理法"的治病原则:整脊正骨、错缝复位、经络疏导、经脉调理。

    "伏羲背部经脉调理法"的诊断方法:

    望诊:凡患者耳垂有褶皱,哪侧耳垂纹理深,证明哪侧肢体有病;哪侧耳垂位置高也证明哪侧肢体有病。凡耳垂褶皱深说明此人有较长的外伤历史,病深入络,经脉经气受阻不通,耳垂高者有外伤造成的枕骨(后山骨,玉枕骨)错缝或者移位。

    问诊:详细询问病人有无摔伤、空中坠下、挫伤、扭伤、闪腰的历史,病人的职业、有无姿势不良,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晕厥,肢体发麻,失眠,疲乏,腰背疼痛的自觉症状。

    触诊:九点触诊法,九点为颌厌、完骨、肩前、天宗、手三里、环跳、阴廉、血海、丘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RTF附件(3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