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钱氏医缘-竖横针剌法-理论及操作说明 > 正文
编号:12307757
“竖横针刺法”中传统针灸理论解析(续完).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67kb)。

    "竖横针刺法"中传统针灸理论解析

    【 续 完 】

    【前 言】本文从传统针灸理论中精选最经典理论解析"竖横针刺法"基理。"竖横针刺法"是运用传统针灸理论与针刺针,结合现代医学中人体解剖学、肌肉力学、运动生物力学、神经学等多学科理论独创针刺法。荣获省部级甲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竖横针刺法"的创立,从理论上对传统针刺理论有所悟,并作全新诠释。

    "竖横针刺法"的创立,解决了临床上许多难以解决的运动障碍疾病,包括如便秘等胃肠消化系统的运动障碍性疾病。

    "竖横针刺法"的创立,其许多极其有效的固定针法 ,给针灸临床治疗带来科学化的临床路径。

    "竖横针刺法"的创立,其理论与临床价值是传统针灸理论与临床的延续,是对一些现代医学理论的挑战

    五 )关于"补"与"泻":

    粗守形者,守剌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气血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灵枢.小针解》

    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是谓至治。 《灵枢.百病始生》

    1 )补泻,是针灸的灵魂

    传统针灸理论归纳起来,其灵魂就是在"补"与"泻"二个字上。理论总要施付于临床。传统针灸理论其经络理论施付于临床,就是剌法。刺法,只是形。传统针灸理论历代医家为刺法的研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宝贵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与论著。而现在有宣传什么"飞针"根本谈不上"刺法",只是一种进针的方法而已。因此,古人告诫行针者切不可守其"形","粗守形者,守刺法也。"守刺法,只是一般行针者水平,是不能达到,或者不能完全达到针刺应有的灵验疗效的。必须做个"上守神者",照现代语言来讲就是做精通针灸技术,高级的,有疗效的针灸医生。上守神者,就必须"守人之气血有余不足,可补泻也。"针灸理论中补泻的问题是历代医家呕心沥血探讨的问题,是重中之重的探讨问题,也是现代针灸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将对后世有影响的历代针灸医家理论中有关"补泻"的论述选择于后,让大家略知一斑。

    《内经》:"盛则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补泻法归纳约有:迎随补泻法、开合补泻法、徐疾补泻法、呼吸补泻法等。

    《难经》:其论补泻主要解释《内经》中补泻论述。并提出:补泻注重营卫。《难经.七十二难》云:"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来往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此中也含有深浅之意,营卫之气卫浅而营深。在《难经.七十八难》中又对手法补泻作了注释"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是说着重于针刺要促使"气"来,得气后,用向下按纳的手法为补;用向上提引的手法为泻。

    《流注指微赋》:补法宜浅刺,采用1--5分的深度;泻法宜深刺,采用6--10分的深度。

    《针经指南》:"手指补泻十四法"成为后世"子午补泻法"理论基础之一。

    《神应经》:首先提出"平补平泻"一词,后人认为"平补平泻"是刺激量较轻的补泻。

    《针灸大全.金针赋》:提出补泻八法___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留气、抽添,八法。从此,补泻手法有复式与单式手法之分。

    《针灸大成》:对针刺补泻原理进行阐述,并提出:补泻分大小,有"平补平泻",也有"大补大泻"。

    传统针灸理论中谈补泻,实质上也是一种手法,或者说根据疾病的辨证,除需一定的针刺法外,必须施行的一种针刺手法。

    针灸,必竟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方法,而不是安慰剂。既然是治疗疾病的手段,方法,就不能凭用数枚,或数十枚针灸针按照穴位刺入皮下就成,而是讲的针刺法,针刺手法,讲的是治疗效果(疗效),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

    突显疗效,就在于"补泻";"补泻",就是针灸灵魂。任何一种针刺法如果脱离"补泻",或不讲"补泻",也就谈不上针刺之法。

    2 )"竖横针刺法"论补泻

    "竖横针刺法"的本身也是一种针灸刺法。古代有:五刺、九刺、十二刺,还有历代医家们的刺法,如龙虎升腾、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等,都是刺法。

    "竖横针刺法"与这些传统刺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 传统针灸刺法指导理论是以经络理论为主体的中医理论;"竖横针刺法"指导理论是以经络理论为主体的中医理论,并溶入了了以解剖学、肌肉生物力学等为主体的现代医学。

    * 传统针灸刺法只是专门治疗一个病种,或针对某一种疾病,或单纯的一种刺法;"竖横针刺法"是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病种广泛,对一些其它针法、冶法不能治疗的疾病也能取得很好疗效,并且对一些内科疾病也可以施以治疗。

    * 传统针灸刺法中一些刺法的学习比较难;"竖横针刺法"里固定针法易复制。

    * 传统针灸刺法中一些针法就是专门治疗一个病种,或针对某一种疾病其疗效不一定明显,古今人和自然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是其重要因素之一;"竖横针刺法"疗效更为明显,用针少,极大地减少现代人对针刺的畏惧。

    粗守形,守刺法。运用"竖横针刺法"也不能守刺法,必须"上守神",讲"补泻"。

    "竖横针刺法"论补泻:

    《灵枢.百病始生》中曰:"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是谓至治。"是"竖横针刺法"补与泻理论的基础之一。

    1 . 泻法,就是以松治痛。

    泻法,就是泻其邪,通其气血。疼痛,不通则痛,其邪在不通,在气血不通。肌肉的挛急、转筋就会使气血堵塞,堵塞的地方会肿胀,现代医学认为均会发生血肿或水肿,肿胀了也会使周围的组织受累,比如血管、神经,压迫了血管,就增加了血管性疼痛,压迫了神经,就增加了神经痛,如果血管和神经都被压迫了,则会增加血管性与神经性的疼痛。

    在临床上"竖横针刺法"均以松治痛,松,则不痛。因此"竖横针刺法"认为:泻法就是以松治痛。能减轻和消除疼痛的"竖横针刺法"刺式都是泻法。

    泻法,不以针刺多少而论,一针能达其放松功能恢复,也叫用之泻法。

    "平泻":在"竖横针刺法"中就是用以松治痛的刺式进行巩固治疗。任何疾病有一定的转归,而其转归因人不同,转归的方法与程度都不同,放松功能恢复了也必须进行巩固治疗,使其机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大泻":疾病有"沉浮",有在深层,有在浅层,有轻,有重;体质有强,有弱。凡在深层、比较重的病症,体质较好的人,在"竖横针刺法"中用以松治痛的刺式可用较强的手法与方法。

    较强的以松治痛的手法与方法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泻法之大,之小,之平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但有一点是绝对的,那就是用了泻法后,要有泻的效应。

    无效的泻法,不叫泻法。

    2 . 补法,就是以收治痛,以收治萎。

    "虚则补之"。因肌无力而产生的运动障碍性疼痛,因萎而产生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均在"虚则补之"之列。在"竖横针刺法"中以收治痛,以收治萎。

    补法,就是以收治痛,以收治萎。

    以收治萎,大家可以理解,但以收治痛,很多人不理解。在这里就重点讲一讲。

    "竖横针刺法"认为一些运动障碍性疼痛是由于肌无力而产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6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