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评论
编号:10171671
中医药亟需建立适宜的人才培养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28期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客观历史依据,振兴中医的客观基础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为中医的振兴创造条件?这是每一位有志于中医振兴事业的人士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中医振兴的客观依据是现代科学难以处理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为力量与自然属性的矛盾。中医的现状令人忧虑,但这不是哪个人的错,而是社会历史发展中非主流文化必然要遭遇的命运。值得欣慰的是,在现代社会的推进器——现代科学自身的弊端渐渐暴露出来的时候,中医以其理论的深刻完整性、实践的丰富有效性向世人展现着她独特的魅力,她的理论和经验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财富,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财富。现代社会从其内在需要来看,不是要排斥中医,而是需要中医为其存在和发展提供合理性支撑。但这种内在需求不会自动成为中医发展的推动力量,它只是中医发展的现实合理性依据,而中医要振兴,只有靠一大批立志于中医事业的人士的艰苦努力,遵循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以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途径才能实现。

    基于今天的社会现实,中医的发展有如下客观条件:首要的条件是真正掌握和运用中医的人。虽然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但这个问题已被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并且正有一批志士在急起赶上。这些人在经过了几十年与现代医学的共处之后,能够以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能够更加务实地按中医发展的规律办事。但这样的人士还处在成长过程之中,还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之中,这种状况是急需改变的。二是丰富的中医文化遗产。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问题是如何看待其价值,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掘利用这份宝贵的遗产,使其对中医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三是现实对医学理论和医学实践提出的要求。尽管现代医学对人体的结构已经认识得非常精细了,尽管正在发展起来的基因技术和干细胞技术使彻底战胜疾病的愿望再一次重现于人们的脑海之中,但现代科学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仍然没有根本的突破,同时,层出不穷的医源性疾病和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众多疾病都在向现代科学提出挑战,结构方法和局部解决问题的方式的局限性正在越来越清楚地表现出来,必然要向整体方法和恢复平衡的解决问题方式的东方医学靠近。四是中医的广泛存在。不管中医现在的情况多么不济,社会上仍然有那么多人在使用中药,说明中医仍然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社会之中,这是中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土壤。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现实社会具备中医振兴的基本条件,但最缺乏的是人,是能真正掌握和运用中医的人。因此,笔者认为建立适宜的人才成长机制是振兴中医事业各项工作的核心。那么,中医人才的成长需要什么样的机制呢?这只能从中医自身的规律中寻求答案。所谓人才,通常意义应指掌握了某种知识和技能的人,一般来说,人才应同时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或能力,不同的学科对这二者所要求的侧重不同、丰富程度不同,而中医人才对这二者的要求均高,且能力尤为重要。中医人才古时的说法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为医”。现在对现代中医应达到的标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但基本看法应该是被广泛认同的:具有必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相关修养,掌握了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熟练掌握并运用中医的核心理论、基本观点和方法,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中医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熟悉历代及当代医家的独到见解和经验;了解现代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敏感性和运用中医理论方法的能力是中医人才的本质特征。人才成长如同生物生长一样,需要适宜的生态环境和生长条件。适应生态环境和生长条件的生物能够健康生长,不适应该环境的生物就不能正常生长。而现在的中医人才培养机制是按照西医人才的培养要求设立的,不是中医人才适宜的环境,因而现代中医教育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就是必然的了。

    适宜中医人才成长的环境应是什么样的,在现代社会中能否被营造出来,如何营造,由什么人来营造等等,这些都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需要一个过程。事情说到这里,中医振兴的大计就和每一位有志于中医振兴事业的人士联系起来了。我们无法指望别人来给我们创造条件,只有自己努力。显然,开始这项工作仅有热情和愿望是不够的,必须有大家都认同和遵守的准则。

    摘自http://www.cntcm.com.cn 中医论坛,题目为编者所加, 百拇医药(志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