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事药政 > 各家评论
编号:10304559
中国离:“制药强国”有多远?(二)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2日
     寡头称雄与拳头产品

    中国的新药研发是在迅速推进的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进行药物创新是中国医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世界医药界的竞争,已进入少数"寡头"称雄的时代,大公司之间的重组并购一直方兴未艾。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排名世界前25家的制药公司销售额已占全球处方药市场的60%以上。近几年国际医药产业30亿美元以上的重大兼并、联合不断发生,超过50亿美元的并购案已有20多宗,从而改变了原有的总体力量格局,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垄断经营局面。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几年可能出现50家跨国制药集团控制全球80%-90%的医药市场份额的局面。

    另据国际医药市场研究机构统计,世界药业排名前10名的制药公司的销售收入,10年前占全世界25%,到2002年已超过了50%。以美国为例,全美200多家医药批发商中,排名前10名的公司销售收入占全美66%,销售额第一的麦可逊公司与合并后的第二、第三家三家公司的销售额加起来已超过全美销售总额的99%。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严重偏低。全国医药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约4000家,其中大型企业仅占一成二,一般销售额都只在10至20亿元,全国医药前十强只占国内市场25%的份额,还没有一家医药工业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大多数中小企业不但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且布局分散。生产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构成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从参与全球化的角度看,医药企业的销售规模如果达不到百亿元人民币以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中国医药行业未来几年的走势,前十强的市场集中度将达30%以上。

    中国走向“医药强国”的最大障碍是,医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重复生产现象严重。长期以来,真正具备条件研发新药的医药企业很少,尤其在生物药物研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是国家所属的研究机构。国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担负着主要的基础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国家研究机构几乎完全与市场脱节,每家研究机构都是根据国家计划安排从事各自的研究,缺乏独创性,很少关注市场信息,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从研发投入看,以往中国制药企业的研发费占销售额的2%-3%还不能保证,而跨国公司的研发投人多在10%以上,甚至超过15%。

    中国的药品市场容量还很小,仅占世界药品市场的4%,中国的药品销售仅占跨国企业全球销售的1%-2%。欧洲和美国制药企业发展经验表明,要造就世界级企业,需要巨大的市场份额和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新产品、拳头产品。国际上对“拳头产品”的定义是年销售额10亿美元,中国的“拳头产品”目前大都只能定义在年销售额1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