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事药政 > 各家评论
编号:10305142
中国离:“制药强国”有多远?(五)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10日
     20世纪90年代末,欧洲医药公司三起大的合并,标志着世界医药业的资产重组逐渐进入高潮。

    欧洲制药界热心结盟,最初的重要动机是为了打入最大、利润最丰厚的美国市场,后来即发现不仅为占有市场,更是求生存的需要。由于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公司实力雄厚,正在频频发动凌历攻势,欧洲医药业者实际上处在不进则退的境地。20世纪80年代,欧洲地区奉行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激发了大批制药企业研发新药,吸引了许多财团投资新药研发,欧洲因而成为世界新药研发的"龙头地区"。9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战略导向"效应逐渐降低,而美国在新药研发费用与研发技术的配合上比欧洲表现出明显优势,世界新药研制开发中心开始向美国转移。1990-2001年间,美国药物研发投入几乎是以翻番的速度增长,而欧洲公司在欧洲的药物研发投入从90年代初占全部研发投入的73%下降到90年代末的59%。

    据国际医药机构的统计,90年代以来美国开发的新药,42%的销量和60%的利润都在其本土产生。尤其是1998年至2001年3年间,美国药品市场规模增长了35%,高档药品增长近50%;而同期欧洲增幅分别仅为19.5%和25%。美国的媒体发出感慨:药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为美国企业带来如此丰厚的利润。甚至有人认为,当今世界制药业的大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美国推动下出现的。据美国专业杂志《制药商情》的调查,世界上100种销量最大的药品中,有28种药品的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有19种主要是由美国药商控制市场。(完),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