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评论
编号:10468518
师承模式打造名医--张学文教授谈中医教育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14期
     与陕西中医学院教授张学文相识是在今年3月广东举行的建设中医强省会议上。他作为专家在会上的发言给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关于中医教育的独特见解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前不久,记者赶赴陕西咸阳,就中医教育的有关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大锅菜”与“小炒”

    出身于中医世家、从医执教50余年的张学文对中医药事业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认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关键。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等形式。几十年来,国家设立中医教育高等学府,学校教育成为大量培养后继人才的主导方向。虽然大批中医人才走上社会,但名医仍不多,特别是临床名医匮乏。师带徒的形式在过去的中医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名医的辈出、学术的继承、理论与临床的创新。由于培养人数少,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未列入国家中医教育议事日程。因此,风趣幽默的张学文将学校教育喻为“大锅菜”,将师承教育喻为“小炒”。

, 百拇医药     近年来,国家一直重视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的继承和中医名家的培养,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此,张学文称三种模式是提高中医药学术、培养高水平中医临床名家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一是开展全国名老中医带徒。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先后在全国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分三批为1600余名老中医药专家配备了2200余名高徒,开展学术经验和独特专长的抢救和继承,各地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二是举办全国名老中医高级临床讲习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1999年至今已在长春、北京、上海、西安、广州、香港等地举办了6届讲习班,不仅抢救、保存和继承了一批老中医药专家的宝贵经验,还培养了具有流派特色和技术专长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作为讲习班成员之一,张学文曾参加5届。三是启动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今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旨在打造新一代名医的重点工程,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单位的215名成为首批研修学员。张学文称,这几项工作能扎扎实实抓紧抓好,新一代名医将脱颖而出。
, 百拇医药
    中医学院必须以中医为主

    曾当过陕西中医学院院长的张学文对学校教育自有看法。他告诉记者,开展学校教育已经几十年了,大批量培养人才是方向,但引起注意的是,中医学院必须以中医为主。中医学院不能套用西医学院的教学模式,而应按照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培养人才。他举例说,就课程内容看,原来中西医比例是7:3,如今可能6:4或5:5,有的甚至是3:7。这样下去,培养的学生中不中,西不西,中医后继乏人乏术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中医的精华在经典,如果基础课将经典去掉,就不能领略中医的真谛。他得知从去年起中医院校又开始注重经典学习时,感到非常高兴。他说,名医之所以成名,深厚的理论功底是其中特点之一。这里是指《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的学习。张学文体会,当初背经典时可能不知其意,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慢慢就悟出经典的实质。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病方面,更需要从经典中寻求方法。这位中医急症专家随口就背出古代治疗霍乱病的歌诀,可见其深厚的理论功底。
, http://www.100md.com
    中医院校上中药课,要讲中药的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对此,他认为,光讲成分是不行的,如麻黄素是从麻黄中提炼出的主要成分,但不能代替麻黄,因为麻黄具有发汗、平喘、利尿的功能,麻黄素只能平喘,而难能发汗、利尿。学生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怎么能上临床,又怎么应对疑难病和急症呢?

    面对如今的中医院校扩大招生,张学文担心摊子铺得太大,如师资、实习力量不足,忧虑学生质量下降,致使中医淡化或失去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虽然中医人数多了,如果学术水平降了,会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此,张学文主张,加强继续教育不容忽视。另外,张学文还说,像过去山东举办的中医少年班,如有可能,还可试办。

    重视培养临床名医

    名医之所以成名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培养名医要重视临床实践。张学文结合自己治疗疑难病症的体会告诫想成为名医的人们,一要加强临床基本功训练。这包括四诊合参、辨证分析、立法组方、病案书写。其中关键是辨证,要在症状观察、证候鉴别、病性、判定,病证结合等方面下功夫。二是加强学习。包括自学和向别人学习。自学要偏重于证候学,对某一种疑难病,反复换方未效,且固守一方数月也未获效时,则通过学习经典,并结合自身的临床心得,创造出切合临床需要的新方药、新技术。向别人学习即参师襄诊。参师就是拜师;襄诊就是助诊、抄方录案。要仔细观察,虚心求教,勤于交流,取长补短,多吸收师长的临床思维方法,将使自己受益终生。
, http://www.100md.com
    张学文说,广东省中医院在师承工作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他们采取“母鸡下蛋”的方法,聘请全国15位名老中医作为30位徒弟的临床指导老师,30位徒弟又带60位弟子,一传二,二传四,四传六,长此以往,一批有理论、有实践的高级中医药人才将为临床一线挑大梁。如他的高徒符文彬、孙景波就是其中之人。张学文满怀深情地说,如果各省有一位像吕玉波这样的中医院长,中医药发展一定大有作为,大有希望。

    兴业之计,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张学文称,当前,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和重要。当务之急是继承名老中医药工作者的学术思想和高尚品德,可采取师承、办短期班、专科专病班、培训班、提高班等教育形式。他提出,将学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医药科学内涵、学术本质和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正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和发展中医药,推动中医药理论创新和中医药现代化。实施师承模式和“名医”品牌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打造名副其实的新一代名中医。B21

    人物档案
, http://www.100md.com
    张学文,1935年出生于陕西汉中中医世家,经其父言传身教,18岁即悬壶汉中,后考入陕西中医进修学校(陕西中医学院前身)深造。195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陕西中医学院院长。现任陕西中医学院教授、全国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陕西省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和中医急症分会主任委员等职。1990年被定为首批全国继承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导师,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等。

    学术思想与成果

    提出“毒瘀交夹”、“水瘀交夹”、“气瘀交夹”、“颅脑水瘀”证和“久病顽疾多瘀”、“中医敢于治急才有发展”等论点。

    主持和参与“通脉舒络液辨证治疗中风”、“中风先兆证防治研究”、“中风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清开灵治疗中风急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等分别获1986、1989、1991、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成果乙等奖、省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研制“糖脂平”、“心脑络通胶囊”、“脑清通片”、“洋参强心灵片”、“通脉舒络液”多种新药正在进行中。出版学术著作11本,发表论文70余篇。

    人生感悟

    继承发扬、整理祖国医药学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

    为人耿直,做事认真,实事求是,做个快活的中国人。, 百拇医药(周 颖)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一届国医大师 > 张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