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评论
编号:10523856
小议在中医药教育和研究中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86期
中医发展 要讲科学,一、中医学现状的成因探析,二、中医经典在中医学理论与临床中的作用,三、对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建议与对策
     中医发展要讲科学

    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的、有着数千年学术渊源、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学体系。她以其博大的医学内容、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哲学内涵、显著的临床疗效,向世人展示着其独特魅力。学科的建设重在人才培养,而中医人才的培养重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中医思维方法的强化。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世纪,在强势医学——西医学日益盛行的今天,中医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纵观中医学目前的发展现状,虽有某些发展,但不容乐观,诸多弊端日益凸现,如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的滑坡、中医研究的偏轨、中医大夫临床能力的下降等,集中体现在中医学乏才乏术,这一切都严重阻碍着中医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此,探讨其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对策,对于发展中医学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医学现状的成因探析

    1.经典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源泉,是中医学思维方法形成的理论依据,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与无伦比的地位。然而,对经典课的重视程度,却在近来出现了与中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不相吻合的局面。这从近几十年来经典课课时的安排上可略见一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国家重视中医教育,在没有现成教材的情况下,重视中医经典的教学。中医经典课时大都在百余学时,《内经》学时超过二百学时;但文革期间,经典课因有“四旧”的嫌疑,课时明显减少甚或取消;文革后,由于各高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方面自主权的加大,中医专业本科生的经典课课时被不同程度地压缩,《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著作课时由百余学时,压缩至90学时、或72学时、或54学时,有的专业被改为选修课,或被人为合并,甚至取消。有人甚至称中医经典著作为“古味十足,距今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几本书”,易在学生中培养“保守封闭、固步自封”的“不良思维方式”(《中医教育》2001年第4期)。目前,大多数中医院校将《内经》并入到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中,《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则合并到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中,经典课程的独立性不复存在,中医经典课程的地位日趋下降。

    2.发展中医指导思想偏颇。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西医学呈现日新月异之变化,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医疗环境大为改善。为此有人认为中医的思维方式及诊疗手段已远远落后,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医疗的发展,中医学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与世界接轨,走中西医结合之路,走中医“现代化”和“科学化”之路;更有人认为中医经典已经过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9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