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9年第8期
编号:13452226
夏日,巧用中药保健康(4)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5日 《大众医学》 2019年第8期
夏日,巧用中药保健康,晒出来的“日光性皮炎”,小虫咬出来的“丘疹性荨麻疹”,出汗惹出的“痱子”,细菌感染成“暑疖”,“癣”病罪魁是真菌,风热型,湿热型,暑热型
     ● 晒出来的“日光性皮炎” 本病是由阳光中的紫外线引发的急性光毒反应,常在日晒数小时后见皮肤发红、肿胀,严重者可出现水疱、糜烂,之后数日红斑颜色逐渐变暗、脱屑,留有色素沉着,自觉瘙痒、灼热或刺痛感,轻者2~3天痊愈,严重者1周左右才能康复。皮损面积较大者,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乏力、恶心等不适。

    ●小虫咬出来的“丘疹性荨麻疹” 这是一种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风团样丘疹性皮肤病,多见于过敏性体质者,为臭虫、跳蚤、蚊虫、螨等叮咬而致。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小疱,搔破后结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常分布于腰背、腹、臀、小腿等部位,多群集而不融合,自觉瘙痒。一般2周左右可以消退,但新皮疹可陆续出现,因而新旧皮损常同时存在。

    ● 出汗惹出的“痱子” 痱子是皮肤上汗腺开口部位的轻度炎症。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表皮长时间浸渍在汗液中,加上皮肤上累积的污垢堵塞汗腺开口,可引起痱子。由于小儿皮肤娇嫩,汗腺发育不成熟,汗液不易排出和蒸发,故更容易出痱子,表现为头皮、前额、颈部、胸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容易出汗的部位出现红斑,继之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或水疱 ......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