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120712
当大环境不够完美时,如何营造亲子友好小环境(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家庭·育儿》 2011年第8期
     作者简介:桐桐妈,教育学博士,现供职于某著名教育研究机构,在职博士后,曾经主修幼儿教育,一直有着深厚的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情结。爱女桐桐出生后,在把她当“课题”来“研究”的同时,刻苦涉猎幼儿心理、教育理论和护理知识,学习、工作、育儿的间隙,坚持撰文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现已形成100多万字的育儿博客,并出版早教著作《爱出一个好宝贝》。

    嘈杂的候诊室、不够耐心的医生和护士、滥用的抗生素;心惊肉跳地听到媒体又曝光了某某品牌的婴幼儿食品或童装不够安全、返回工作岗位后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回家给宝宝喂奶、给宝宝拍照的摄影师竟然没有保护宝宝眼睛的常识;尽管父母的育儿理念已经更新了一遍又一遍,但很多幼儿园似乎二十年没变,小朋友们个个本分地坐着听课,因为他们还要适应依然十分传统的小学教育……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宝宝在理想、健康、友好的环境中快乐自由地成长,但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度,社会大环境中总会时常有一些或这或那的不尽如人意的音符,甚至有些是对宝宝的成长不够友好的。当您遇到这些不够完美的情形时,怎么办?通过各种途径呼唤社会的进步当然是我们最终努力的方向,但这不是靠一人一时就能顷刻扭转的。不过,通过父母的努力,营造一个友好的亲子小环境,从而让宝宝学会更好地面对身边的大环境,这却是我们即刻就能做到的!
, http://www.100md.com
    Part1:医疗大环境

    现象1:缺钙?

    孩子出生后,需要定期到社区医院体检。可是自满月开始,每次体检,医生都会推荐补钙、鱼肝油、铁、锌之类的,开始我还以为孩子真的缺这些元素,跟身边的其他家长一聊,才知道医生也对他们这样说,弄得我比较困惑:难道现在的孩子都缺这些元素吗?医生又没有测量,怎么知道孩子缺不缺这些元素呢?到底该不该给孩子补呢?我们小时候没几个人补过这类东西,不也都长得好好的吗?

    亲子友好策略:

    是药三分毒,如果孩子检查后不缺医生说的那些元素,最好不要轻易给孩子补,因为过犹不及,某种元素摄入过多也不好(比如钙补多了,孩子容易得高钙症)。而且,药补不如食补,即使孩子真的缺乏这些元素,只要不是很严重,能通过食补解决的,不妨通过食补解决。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补进去是一回事,孩子的吸收是另一回事,为了促进孩子的吸收,最好同时多给孩子晒晒太阳,保证孩子的睡眠、快乐的情绪等等,不是补进去就万事大吉!
, 百拇医药
    现象2:不达标?

    每次去体检的时候,保健医生都会拿着一个表格,核对孩子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上面的标准,如果孩子比上面的数据低,医生就会很严肃地提醒我们的孩子不达标。有一次,医生还当着老公的面说我不会养孩子,弄得老公直怪我……

    亲子友好策略:

    医生所参考的标准,只是同年龄群体孩子成长发育的一个平均值,而实际上,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不能强求孩子在某个月龄一定长到某个点,仅仅凭一个片面的数据就对家长的教养行为做出结论是不负责任的。只要孩子的精神状态正常,生理活动正常,家长就不要太介意医生的说法。

    反之,如果孩子身高体重不达标,精神状态和生理活动又有点异常,就要引起注意了,可以多跟有经验的家长取取经,咨询一下相关的保健机构,共同制定改进方案。

    现象3:抗生素、输液
, 百拇医药
    带孩子去医院,常常感觉有点恐慌,因为医生动不动就要给孩子用抗生素甚至输液,听说过度治疗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可是自己又没有专业知识,经常不知道该不该听医生的建议。

    亲子友好策略:

    孩子患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病的时候,只要精神状态良好,就要学会等待,如果孩子的病情一天比一天轻,就不要急着去医院,给孩子的机体跟疾病作斗争的时间,这是他们增强自身抵抗力的机会。

    如果去医院,平时可以多打听一下儿科医生们的口碑,需要时选择医德比较好的医生。

    如果不能找到好医生,那么当医生说出一些吓人的话时,要有所鉴别,只要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就可以给他的话打个折扣。如果不确定,哪怕换个医院也要听听有没有较轻微的说法。

    有时候把西医换成中医也可以得到另一种说法,就我个人的感觉,中医治病更容易“举重若轻”。
, 百拇医药
    另外,多学一些医学常识或者家庭护理技巧,比如用药常识、小儿推拿等等,也能让我们在面临疾病来袭时多一份勇气和清醒。

    现象4:严肃的医生

    宝贝本来就害怕去医院,偏偏遇到的医生通常比较严肃,有时候还会有点不耐烦,吓得孩子哇哇大哭,而医生也变得有点生气……

    亲子友好策略:

    对于那些本来就惧怕“白大褂”的孩子而言,医生的态度的确非常重要,所以在同样条件下,家长不妨优先为孩子选择那些看起来和善可亲的医生。

    遇到医生比较严肃时,家长带孩子进诊室时不妨主动热情地跟医生打招呼。医生也是人,一般不会对家长的热情无动于衷,待医生态度缓和后,再替孩子跟医生说声“叔叔好”、“阿姨好”之类的,也有助于缓和气氛。
, 百拇医药
    还有种做法就是,找到比较适合孩子的儿科医生之后,就固定下来找这个医生看,这样孩子对医生熟悉了,有助于减少陌生医生带来的焦虑。

    现象5:交叉感染

    带孩子在医院里输液,感觉很不对劲,输液室的空间很大,坐满了输液的孩子,再加上陪同的成人,济济一堂,空气里都有一股怪味道。坐在我们身边的那个孩子,一家人都有点咳嗽,让我特别担心,怕宝贝万一再被传染上咳嗽……

    亲子友好策略:

    输液室里的这般安排,的确给交叉感染提供了很多机会。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当家长的也只有做好自我防护工作了。给孩子看病时,不妨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就是能食疗不吃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过度医疗,给孩子自身抵抗细菌病毒的机会,二来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感染。

    如果不得不接受输液的话,不妨给孩子找个靠窗、空气流通的地方,同时注意选择相邻的小病友,优先选择那些看起来精神状态良好的孩子,或者以外科疾病为主的孩子,这样可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概率。
, 百拇医药
    现象6:混乱的候诊室

    儿科候诊处的硬件设施一点也不考虑孩子的需求,除了冷冰冰的椅子还是冷冰冰的椅子,又没有人维持秩序,混乱的场面弄得孩子很不适应,非常容易哭闹,有时还有医护人员过来数落,造成孩子对看病和去医院更加恐惧。如果带孩子去外面玩,万一错过号又比较麻烦……

    亲子友好策略:

    在当前的国情下,孩子看病时的候诊环境的确很成问题。在难以寄希望于医院很快改善的情况下,家长也只有自己做好娱乐孩子的准备工作了。不妨给孩子带一些喜欢的玩具过去,以免孩子烦闷无聊时闹腾,或者事先跟孩子做做关于看病之类的角色扮演游戏,缓解他们的不安情绪。如果带孩子出去“放风”,也可以先通知一下负责叫号的护士,以免错过就诊号码。

    现象7:拿回一堆药

    现在的医生似乎越来越喜欢开药了,哪怕是头疼脑热的感冒,只要去医院,一不小心就拿回一大堆药。花钱是小事,难的是如何给孩子喂进去,更担心孩子被过度医疗之后增加了抗药性……

    亲子好友策略:

    为了避免给孩子吃了不该吃的药,家长除了要坚持能食疗或理疗就不吃药的原则外,还需要注意积累医学知识,用基本的医学知识武装自己,对宝宝常见疾病有基本的认识,并保持清醒的头脑:医生开了药,这是什么药?儿童的剂量一般是多少?有什么副作用?饭前吃还是饭后吃或是和饭一起吃以减少肠胃不适?吃药的同时有什么食物不能一起吃?一天吃几剂?每一剂的相隔时间是多少……这些问题,在喂药之前家长都要弄明白,如果自己不太懂,咨询一下医生或者学医的亲朋好友,也有助于做出判断。, 百拇医药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