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13期
编号:13045946
中小学心育活动课有效教学的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13期
     心育活动课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困惑,解决学生真实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接受水平,选择不同的课题。成长不是轻松的,也不一定是快乐的,我们的活动课不能舍本逐末。

    (二)教师对心育活动课主题的理解要深刻

    心育活动课的主题有一些是心理学术语,有一些是生活中的概念,把主题辨析清楚会使教学目标更明确。由于心育活动课开展时间较短,教师以兼职为主,所以部分活动课概念不清,主题不明。

    对此,首先要区分概念大小,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如说有教师设计的课叫作“提高学生注意品质”,其实注意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四方面,显然一节活动课做不到对注意的全面培养。如果不能准确合理地理解这一概念,就有可能造成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不能深入;二是主观缩小概念,使得学生也对这一概念产生错误认识。
, 百拇医药
    其次,对相邻或相关概念的辨析也一定要清楚,要分清概念的边界。如果概念含混不清,在几个方面来回转移,教师就把握不准方向,学生也会感到无所适从。比如有的教师设计了“集中注意我能行”课程,在课上训练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同时还分析学生如何才能抵抗外在诱惑。学生不知所云,教学也无法深入。

    最后,对概念的本质的把握也很重要,否则会造成课堂与现实生活脱节。比如说“抵抗诱惑”这一节课,活动课教学的目的一般是认清目标、学会坚持,不被诱惑引入歧途。一般来说,学生理解的“诱惑”是一个贬义词,诱惑都是不好的,要抵抗学习中和生活中的诱惑,才能有所成就。因此,有学生会在课上提出,邻居姐姐不爱学习,抵抗不住音乐会的诱惑,经常不好好写作业,逃课听音乐会,但最后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如果教师对“诱惑”的概念基于学生的理解水平,就很难自圆其说。理论与实际遇到冲突,学生对教师教学产生不信任感,课堂教学就没有效果。事实上,诱惑基本的意思有两个:“一是引诱;迷惑;二是有很大吸引力”。诱惑的本质是选择,是在通向目标的路上与目标不一致的选择,这个选择不一定是悲剧的结局。抵抗诱惑的前提是已定下目标,与目标不一致的选择是诱惑;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走不同的路,选择不同的目标,邻居姐姐就是选择了别的目标而不是屈从了诱惑。教师应该对概念有深刻理解,否则课程就脱离了生活,课堂教学也无比被动。这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 百拇医药
    三、心育活动课教学要有效益

    当代教育中,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取向是“关怀生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认识学生需要,以建设性的方式促进生命的成长[5]。“效益”最直接的解释是效果与利益,活动课教学中所谓的效益,主要是指活动课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需要,同时还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活动课教学必须注重效益,理解和尊重生活事实,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一)效益比效果更重要,生活比课堂更重要

    效益要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这也是每一节课的目标设定都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心育活动课还要以事实为依托,使学生在活动课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以及价值观可以在生活中定位。

    比如有一位教师针对上课提问学生举手不积极的情况,设计了一节主题班会“我参与,我快乐”,其中有一个环节特别强调“举手回答问题就是参与,你不回答问题就没有参与”。课上互动良好,课后学生回答问题确实更积极。教学目的是达到了,可是有的学生就会想“我从不爱举手,可是成绩也很好,也觉得很快乐”。其实这是一个概念理解上的错误,事实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固然是参与,但是上课倾听本身就是参与,对教师提问“积极思考”也是参与,听别人回答“认真倾听”同样是参与,别人回答不正确补充是参与,别人回答正确自己“悄悄学习”了也同样是参与。这节课中,教师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过分强调了一部分内容,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学到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与生活事实不一致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 http://www.100md.com
    课程目标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认识能力,即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这才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重要课题。生活是一个多面体,心育活动课要尽可能地反映客观事实,我们不能根据所谓教学目标的需要,把生活事实割裂成一个又一个独立的部分,重新定义。

    (二)活动课的视野要着眼于终生发展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心育活动课的效益是指长期的效果,是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的。心育活动课的教育教学旨在提升学生内在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人格完善,不是做表面文章,不能过于功利化,流于世俗。

    如上所说,在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中,我们不能让学生学习揣度人心,学会讨好,成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投机者。人是社会的人,我们要培养的每一种能力或品质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因为学生不只是生活在今天,他还有一生的路要走,我們不能让他今天掌握了这种技巧,但是明天却会因此吃大亏。例如,为了避免学生发生诸如小品《有事儿您说话》中的窘境,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一节课叫作“学会说不”,要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学会拒绝别人,并且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委婉地拒绝别人。这是一种交往技巧,也是一种说话的技巧,教师一定要明白这节课的中心目的绝不是教学生本着既不得罪人,又不多干事的思想委婉地拒绝他人,而是让他们在交往中学会遵从本心,量力而行,在能力达到之时,努力帮助别人,力所不及时也不要伤害别人,以此来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活动课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作为社会的人,遵守普世价值,有道德底线,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有更高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心育活动课教学要有效率

    心育活动课的效率体现在少投入和高收益。换句话说就是既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又要选择最便捷的方式。没有效率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除了要有心理学的专业素养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之外,还要有课堂教学的经验。, http://www.100md.com(杨爱)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