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27期
编号:13106771
共情式沟通要讲究“四重”(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27期
     心理课堂,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或者热闹的嬉笑打闹。游戏活动作为心理辅导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承担着调动学生全方位感官去体味自己完整心理过程的作用。对于“感受”这种抽象又复杂的心理现象,最适合用游戏去体验。

    范例游戏:“感受”你好

    规则:三位学生一组,一位学生S1扮演主角(用红领巾蒙住眼睛),一位学生S2扮演搭档,一位学生S3扮演主角的“感受”(手里拿一张画着“”的纸和一支笔)。搭档对主角说话(事先准备好的),请主角反馈,如果反馈是属于感受性的,请S3在上画“√”;如果不是感受性的,画“×”。最后请主角看看自己心里的感受情况。(具体操作见图3)

    在这个游戏中,有一个情境:上课时,你想认真听,还提醒同桌不要讲话,结果被老师看到,老师说:“我看你好几次了,上课不认真,作业一塌糊涂,下节体育课不用去上了。”笔者问S1的感受,S1的答案是“老师针对我”“我要下课找老师解释他批评错了”“老师偏心”等。当游戏结束后,S1看到自己的上有很多×的时候,内心是震撼的。
, http://www.100md.com
    2.创设情境,乐学新知

    当开始关注“感受”,想表达的时候,学生显得有些词穷。关于感受,只有“开心”“难过”“生气”“害怕”之类的词语,很难找到确切的词去描述自己的细微的感受,一个学生说:“感受像一位娇羞的女孩子,蒙着一层纱,想看却看不清。”那么,到底我们有多少感受呢?(见表3)刺激学生觉察自己“感觉”的匮乏时,以下的词汇表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

    3.模块化练习,巩固效果

    “感受”的练习需要不断区分想法、评价、判断。不是虚无缥缈、可有可无的东西。表达感受可以温暖自己,通过针对性练习,学生体会到说出自己的感受是种美妙的体验(见表2)。

    三、需求重根源——我(你)需要……

    (一)批评≠需求
, 百拇医药
    我们细腻的感受从何而来?正是来源于我们的需要和期待。很多时候,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正是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期待。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对方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我们的需求,其他人更可能会做出积极的回应。但是现实是,我们不太习惯从需求的角度考虑问题。

    例如:你叫得这么大声,吵死我了。

    修改:你大声说话时,我有些烦。因为我需要安静的环境学习。

    在这句话中,说话者将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吵死了)归咎于别人,意思是对方的错。可想而知,对方听到这句话的第一感受肯定是愤怒或者愧疚。接下来的回应可能会是“我哪里大声了”或者“对不起,我错了”。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因为自己的感受是一系列心理过程的结果。

    (二)教学策略提炼
, http://www.100md.com
    1.案例示范,深入浅出

    心理辅导活动课堂的学习,少不了案例的帮忙。而恰当的案例选择,可以省去枯燥的心理分析,设身处地地讨论,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范例:阅读以下案例(表4)并讨论:

    (1)三次交流中,丈夫和妻子的感受怎么样?

    (2)丈夫和妻子真實的内心需求是什么?对方能准确地理解吗?

    2.案例修改,紧扣目标

    在案例中,丈夫和妻子的表达都非常糟糕,丈夫只是希望妻子懂得他的焦急。大多时候,我们想要某样东西,自己却不曾觉察,即使觉察到了,也不知道怎么开口。丈夫渴望妻子能够明白他的感受和需求。如果从需要出发,请学生讨论并修改对话。
, 百拇医药
    丈夫:我从没见过开得这么慢的车!我需要你对我的感受和需求有点回应。

    妻子:我猜你现在是真的很恼火,希望司机能想办法让车开快点。

    丈夫:没错!如果不按时赶到动车站,我们就会迟到,我们买的票就没用了。

    妻子:你很担心,你希望能够准时到站,否则我们就要多花两张车票的钱。

    丈夫:是啊。

    当我们感到痛苦的时候,若有一个人给予我们理解,这是很可贵的。这种关注有着惊人的作用,它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建立了一种联系,使得问题解决变得更能让人忍受。当我们没有得到理解时,就像案例中的夫妻一样,双方都会觉得比开始时更加痛苦。

    3.情景判断,小试牛刀
, http://www.100md.com
    除了案例的学习之外,还需要多多练习。只有训练才能强化技能,真正将新知识整合内化。

    范例:请判断以下的句子是否表达了自己的内心需求。如果没有,请试着理解并补充说话者的需求,运用“我感到……因为你……”句式。

    1.“你这么说,我很紧张,我需要尊重。”(√)

    2.“你来得这么晚,让我很郁闷。”(因为我想早点就可以选一个更好的位置。)

    3.“你无法来我家玩,我很难过,我本想和你好好聊一聊。”(√)

    4.“我很伤心,因为你没有做到答应我的事情。”(因为我认为你是我值得信任的人。)

    5.“我很沮丧,我希望我的成绩能取得进步。”(√)
, http://www.100md.com
    可以用小组比赛或头脑风暴的形式开展情景判断题练习,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在和大家的思维碰撞中,得到更多的答案或可能性,拓宽思路,增加对需求多样性的理解,明白每个人的感受背后,都有不同的需求。

    四、请求重态度——我(你)想要……

    (一)命令≠请求

    在沟通中,如果不可避免地需要向对方提出请求,什么样的请求更容易得到积极回应呢?为什么有些请求反而会激起别人的反感,被理解成命令?当对方认为如果他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惩罚,那么他就是把我们的请求当作命令。

    (二)教学策略提炼

    1.借助实例,心理分析

    范例:请根据下面的对话,讨论分析妈妈的请求是否有效。

    妈妈:我希望你快点完成作业。, 百拇医药(金盈盈)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