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33期
编号:1326628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实施的困境与出路(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33期
     (二)个体心理问题与外在道德理想(道德期待)的冲突

    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分上看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基本上是中立的,把学生放到人际关系层面上考虑,要求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个人,同周围的环境保持心理上的适应,关注的是人的心理人格,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人生观,并让其自己做出选择。而学校的道德教育更多是把学生放在社会关系层面上考察和培养,要求学生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从现实考量,目前的学校教育主要关注学生在道德素质与品质方面的养成,学校和家长均对学生在道德上有外在的“道德期待”和“德育理想”。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在道德方面也有较高的“道德理想”,我们可以从“又红又专”、“无产阶级革命后代(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到“四有新人”,再到“四有好公民”“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的要求中看到,家长(乃至社会)把孩子的道德养成完全寄希望于学校教育,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原则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指导着学校教育,却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鲜少作为。此外,社会不断制造道德上的标准,“既在持续拔高道德上限,又无底线地拉低道德下限”,由此造成一种“遥不可及、望而生畏”的“道德幻影”,鲜少关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变化与成长,导致屡屡出现校园欺凌等恶性事件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