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5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561513
父母控制、自尊与小学生社会创造力的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第1期
     2.2.2 自尊量表

    该量表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用以评定个体自我评价的两个方面;自我肯定与自我贬低。问卷采用4点评分,从18很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其中有5个正向表述的条目为“自我肯定”,分数越高表示对自己的评价越积极;其余5个反向表述的条目为“自我贬低”,分数越高表示对自己的评价越消极。研究发现,第8题“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具有中西文化差异( Farruggia,et al,2004),在本研究中将该题改成正向计分后计入自我肯定的得分(田录梅,2006)。本研究中对该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结构效度良好,X2/df=2.86、RMSEA =0.06、NNF/=0.92、CF/=0.95、/F/=0.95,自我肯定与自我贬低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5, 0.68。

    2.2.3 社会创造力测验

    采用张景焕等( 2013)编制的社会创造力测验。测验包括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和师生交往三种典型情境,每个情境包括两个问题。根据统一的评分标准,对被试反应进行编码,从流畅性、独创性、适宜性进行计分。其中流畅性是被试所有反应的总数,即被试所列解决方法的总数。独创性表示被试反应的新颖性程度,是依据该反应在总体反应中的所占比例计分,比例越低,独创性越高。比例高于5%的答案,独创性计0分:比例在2%—5%之间的答案,独创性计1分:比例在20/0以下的答案,独创性计2分(张景焕等,2011)。适宜性是被试所列方法对于解决当前问题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其计分采用同感评估技术(宋晓辉,施建农,2005),由三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对反应的适宜性进行评定,三位评分者一致性系数为0.85,取三人的平均分作为该反应的适宜性得分。本研究中,社会创造力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

    2.3 施测程序和数据分析

    由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担任主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施测。主试事先接受严格的培训,统一指导语和施测程序,明确注意事项。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LISREL 8.7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统计

    表1列出了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皮尔逊积差相关。从中可以看出,行为控制与社会创造力正相关,心理控制与社会创造力呈负相关:自我肯定与社会创造力正相关,自我贬低与社会创造力呈负相关。行为控制与自我肯定正相关,与自我贬低相关不显著。心理控制与自我贬低正相关,与自我肯定相关不显著。

    3.2 自我肯定和自我贬低的中介效应检验

    为考察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影响子女社会创造力的机制,本研究进一步采用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考察自我肯定、自我贬低在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社会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考虑到行为控制、心理控制量表所含题目数较多,且本研究旨在分析潜变量间的关系,因此在建构模型之前,对行为控制、心理控制量表的题月进行随机的打包处理(吴艳,温忠麟,2011)。打包后行为控制包含四个测量指标,心理控制包含三个测量指标。以社会创造力为结果变量,父母控制为预测变量建立模型1,加入自我肯定、自我贬低作为中介变量建立模型2(图1),模型各拟合指数:X2/df =2.90,RMSEA =0.06,NNFI =0.96,CF/=0.97,GFI =0.96.模型解释率R2=0.20。

    在模型1中父母行为控制对社会创造力的路径系数显著(y=0.18,p<0.001),父母心理控制对社会创造力的路径系数显著(y=-0.28,p<0.001)。如图1所示,行为控制对自我贬低的路径系数不显著(y=-0.07,p>0.05),对自我肯定的路径系数显著;自我肯定对社会创造力的路径系数显著,行为控制对社会创造力的路径系数变得不显著(y=0.08,p>0.05)。同时,加入中介变量后,心理控制对自我肯定的路径系数不显著(y=-0.07,p>0.05),对自我贬低的路径系数显著:自我贬低对社会创造力的路径系数显著,心理控制对社会创造力的路径系数变小。因此,自我肯定在行为控制与创造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如=0.09,2=3.47,p<0.001);自我贬低在心理控制与社会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ab=-0.05, 2=-2.57,p<0.05)。

    4 讨论

    与预期一致,父母的行为控制正向预测社会创造力。具体表现为在子女解决人际冲突或维护人际关系时,父母对子女日常行为的约束和监督,有助于他们找出有效解决人际冲突或维护人际关系的方法。Bush,Supple和Lash (2004)的研究支持这一结果。他们的研究发现,父母主动关注子女日常行为时,子女能够体会到来自父母的支持。这种支持感会促使他们努力完成任务,不轻易放弃。

    本研究结果还在社会创造力领域支持了自我决定论的理论预测,即心理控制负向预测社会创造力,验证了研究假设l。依据自我决定论的观点.父母的心理控制是对子女自主思考、自我情感表露的控制(Deci&Ryan,1987),这种控制使子女在解决人际问题时表现为退缩、排斥等行为(李丹黎,张卫,李董平,王艳辉,2012),不利于子女有效解决人际问题。由此父母心理控制的消极影响在社会创造力领域中得到证实。

    自我决定论预测,控制不利于创造力。但是本研究对控制进行了区分后,行为控制与心理控制对创造力的作用不同。这一不同可能与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体对控制的理解有关。张景焕等(2011)研究证实,中度控制的动机激发类型正向预测一般创造力,说明成人强调行为对儿童的意义与重要性有利于儿童的一般创造性表现,从一般创造力角度佐证了本研究结果。另外,本研究中的行为控制包含父母对子女日常行为的询问和约束两个方面,Liu,Zhang, Zhang, Lee, Wang和Brownell (2013)的研究也发现,父母参与子女日常生活,主动关注子女的日常行为表现,可以提高子女的一般创造力。综上,行为控制与心理控制影响创造力的不同结果拓展了自我决定论关于控制影响创造力的理论观点。 (满达呼 李宜娟 张景焕)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