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5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568348
父母控制、自尊与小学生社会创造力的关系(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第1期
     摘要 考察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社会创造力间的关系、以及自我肯定、自我贬低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小学生社会创造力测验,父母控制量表和自尊量表对540名5.6年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行为控制正向预测社会创造力(γ=0.18),心理控制负向预测社会创造力(γ=-0.28);(2)行为控制通过自我肯定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力(中介效应值为0.09),心理控制则通过自我贬低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社会创造力(中介效应值为0.05),模型的总解释率R2=0.20。

    关键词 社会创造力,行为控制,心理控制,自我肯定,自我贬低。

    分类号 B844.1

    1 引言

    社会创造力(social crealivity)是个体解决人际问题时产生新颖、适宜的观点和想法的能力(张景焕,满达呼,刘桂荣,张舜,窦菲菲,林崇德,2013)。Mouchiroud和Lubart (2002)考察了小学儿童社会创造力的特点后指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社会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有研究显示控制性的惰‘境与创造力有密切关系( Amabile,1983; Deci&Ryan,1987; Oldham&Cummings.1996)。研究发现来自权威人物的控制性信息会影响儿童的创造力(Koestner, Ryan, Bernieri,&Holt, 1984)。

    Baber (1996)从父母教养行为的成分取向,根据父母控制是否对儿童的自主性施加影响区分了父母行为控制和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是指父母关心子女、试图深入了解他们的朋友及日常行为并限定行为规则、表达期望行为等(Barber,Stolz,&Olsen,2005)。行为控制与社会创造力关系的直接研究较少,但已有研究表明,行为控制的水平越高,发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越低( Soenens,Vansteenkiste, Luyckx,&Goossens, 2006)。父母的行为控制有助于子女掌握必要的社交知识、技能,而有关社会交往的知识、技能是他们有效解决人际问题的前提。心理控制则是指父母侵入子女的内心世界,通过收回爱、内疚诱导等手段使子女的思想、行为、情感等与父母的要求一致( Pomerantz& Wang,2009)。自我决定理论预测控制性的环境不利于个体的创造性表现(Deci&Ryan,1987),然而张景焕,刘桂荣,师玮玮,付秀君( 2011)以中国被试的研究并没有证实控制性的动机激发方式对创造性表现有不利影响。但已有研究证实,在社交领域父母心理控制与子女的不良社会适应结果相联系,包括内、外化行为问题( Pettit,Liaird,Dr,dge,Bates,&Criss,2001),并对子女的社会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Soenens,Vansteenkiste,Luyten,Duriez,& Goossens,2005)。由此可以推断,父母的心理控制对创造力的负向预测作用在社会领域是成立的。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父母行为控制正向预测社会创造力,父母心理控制负向预测社会创造力。

    以往研究将高自尊和低自尊看作一个连续体的两个端点,而一些研究者认为它们可能是两个彼此独立的部分,即自我贬低(self-depreccaion)与自我肯定(positive esteem) (Quilty, Oakman,&Risko,2006; Farruggia, Chen, Greenberger, Dmitrieva, &Macek, 2004)。 0wens (1993, 1994)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进行纵向研究发现,数据在自尊二因素结构中的拟合指数明显好于单因素结构中的拟合指数;此外,研究结果也发现,自我肯定常与幸福感、高自我价值感形成特定联系,而自我贬低通常与抑郁、孤独体验密切相关,即自我肯定和自我贬低能够同时存在,且对结果变量的影响不同。随后的一些研究对此进行了验证,提供了实证支持(Sheasby, Barlow, Cullen,&Wright, 2000; Green-berger, Chen, Dmitrieva.&Farruggia, 2003; Cheng&Furnham, 2003; Boucher, Peng, Shi,&Wang, 2009)。经常肯定自己的个体非常乐观、自信,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达到目标,且个体体验到的自我价值感越强,在人际交往中就越积极主动,越敢于面对挑战(Kemple,David,&Wang,1996;邓小平,张向葵,2011)。那些经常贬低自己的个体会感觉到自己非常无用、毫无价值、能力不足( Rosenberg,1979),这些体验使个体对人际交往感到无能为力,表现为退缩、不自信、回避挑战等。已有研究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贬低是父母教养行为影响子女行为表现与心理特征的中介变量,例如Frank,Plunkett和Otten(2010)的研究发现,父母知晓(paren,talknowledge)通过自我肯定的中介作用影响自我效能感,父母心理控制则通过自我贬低的中介作用影响自我效能感。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自我肯定与自我贬低在父母控制性教养行为与子女社会创造力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2 研究与方法

    2.1 被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济南、临沂两地四所小学选取五、六年级学生,剔除无效被试,有效被试540人。其中五年级289人(男146,女143),六年级251人(男124,女127)。所有被试年龄11.23+0.83岁。

    2.2 工具

    2.2.1 父母控制问卷

    该量表由Wang,Pomerantz和Chen(2007)编制。父母控制包括行为控制与心理控制。行为控制问卷包括16个题目,测量父母对儿童行为的监督与约束。问卷采用五点计分,从“从不”到“总是”分别计1—5分,分数越高表示父母行为控制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心理控制问卷包括18个题目,测量父母对儿童心理和情绪发展过程中的控制意图。问卷采用五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分数越高表示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 (满达呼 李宜娟 张景焕)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