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6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876809
4—6岁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3期
     以上关于公平意图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反映在个体是否能够领会到他人的公平意图或者能否主动表现出具有公平意图的行为。但是这些研究由于选取的被试年龄段跨度的原因,无法得知儿童获得公平意图的发展趋势。如Guroglu等(2009)选择了9岁以上儿童;Sutter(2007)选取了学龄期7到9岁儿童;梁福成等(2015)选择的是4-5岁组、9-11岁组、16-18岁组被试。而在心理学范式下对公平的研究表明,4-6岁可能是儿童是否能意识到对方公平意图,并对拒绝行为产生影响的关键时期。如,Damon(1975)在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研究基础之上,采用实际的奖励分配问题。来考察儿童对奖赏分配公平性认知的发展,认为儿童早在4岁时就已经产生了有关公平的复杂概念;Olson(2008)与Gummerum,Hanoch,Keller,Parsons和Hummel(2010)以及Roehat等(2009)的研究也都证实了5岁及以上儿童在资源分配或奖励分配中存在公平感知。此外,在对3-4岁儿童第三方任务的研究发现,至少在一些控制条件下,学龄前儿童会希望与对方平分资源或奖励(Peterson,Peterson,& Me-Donald,1975;Thomson & Jones,2005)。因此,本研究拟选择4-6岁三个年龄组的儿童为被试,探讨公平意图对儿童决策行为影响的发展趋势。

    其次,在以往采用DG范式的研究中,没有考虑到儿童对分配资源是否喜好对提议者分配行为的影响。尽管DG范式下,由于接受者没有拒绝分配方案的权利,所以提议者提出的分配方案可能更能反映其是否具有公平意图。但是,如果提议者对于分配资源并不喜好,那么他做出的“公平”分配方案也不能真正反应其具有公平意图。梁福成等(2015)采用UG范式的研究表明,儿童作为回应者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资源会全部拒绝。因此,采用DG范式考察提议者是否具有公平意图时,也应控制分配资源的喜好性这一因素。

    另外,之前使用mini-UG范式的研究中,采用了策略方法(strategy method),即让回应者在4次mini-UG中对两种分配方案都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反应,这种方法淡化了提议者的分配意图,可能导致年幼儿童并不认为是对方的意图,而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如在博弈任务(8,2)和(5,5)时,告诉回应者如果提议者选择了(8,2)你会接受还是拒绝;再接着问,如果提议者选择了(5,5)你会接受还是拒绝。这种方法虽然能获得更多的数据,但由于是一种假设的状态,而不是一个确切的选择结果,可能令年幼儿童无法真正感受到提议者的意图。所以,在采用mini-UG范式的研究中,应在肯定性地提出提议者选择了哪一个方案的条件下,考察回应者的拒绝情况。

    本研究针对上述以往研究的不足,采用两个实验探讨4-6岁儿童行为决策时公平意图的发展趋势。在控制分配资源喜好性的条件下,实验一采用DG范式从儿童作为提议者给出分配方案的角度,考察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趋势:实验二在mini-UG范式基础上,以确定的方式提出提议者的选择方案,从儿童作为回应者拒绝分配方案的角度考察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趋势。

    2实验一 控制资源喜好性的DG研究

    2.1研究目的

    通过让儿童选择其喜欢的分配资源,来控制资源喜好的影响,采用以往传统的DG实验范式,考察儿童的分配行为(分给对方的资源数量)。从提议者的角度探讨4-6岁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趋势。

    2.2方法

    2.2.1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单因素(年龄:4岁,5岁,6岁)被试间设计,完成DG任务。因变量为在DG任务下被试作为提议者出价的个数。

    2.2.2被试

    本研究选取幼儿园儿童、小学生三个年龄被试各36名,男女均各半(见表1)。实验采取随机抽样法。所有被试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且不知道实验目的。

    2.2.3实验程序及材料

    实验由一名发展心理学研究生和一名本科生进行施测,两人在实验前接受培训,完全掌握指导语和实验流程。实验地点均为儿童熟悉的,并且十分安静,有利于儿童在实验中正常反应。在场地中有一张桌子和三把椅子,儿童和两名实验者相对而坐。

    实验前,先确定分配资源的类型。主试对小朋友说,这里有两种东西,一种是好吃的糖果,一种是好看的贴画,你更喜欢哪一种呢?把其选择的资源作为实验任务中的分配资源。

    实验中,被试面前放10个糖果/贴画以及两个盒子,告诉被试这些是你和另外一个小朋友的,不过那个小朋友现在不在这里,由你来跟他/她一起分这10个糖果/贴画,你把想分给他,她的糖果/贴画放在这个格子里(将两格盒子竖放在主试与被试中间,用手指靠近主试的格子),把留给自己的放在这个格子里(用手指靠近被试的格子),你想分给他/她多少个或不分给他/她都是可以的,他/她不能反对。说完指导语后,让儿童简单复述指导语中的规则,直到他们能够理解为止。接着让被试单独将分给自己和他人的糖果/贴画分别放入两个盒子。

    2.2.4数据分析程序

    本研究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

    2.3结果

    (1)分配资源喜好选择情况

    在分配资源类型选择上,选择糖果与贴画的儿童比例为61/47,每个年龄组儿童选择糖果或贴画的人数,以及相应的平均出价个数,见表2。经检验,各年龄组,以及总体上,选择不同类型资源的儿童在其后的平均出价个数上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的前提假设成立。

    (2)各年龄组被试的平均出价的比较

    各年龄组被试平均出价个数描述统计见表3。

    对不同年龄被试出价个数的差异进行Kruskal Wallis-H非参数检验发现。4、5、6岁儿童在出价个数上差异显著(p<0.01)。事后成对比较分析表明,4岁儿童与5岁儿童在出价个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X2=1.44,p=0.23);4岁6岁儿童出价个数存在显著差异(X2=9.57,p<0.01),6岁儿童的出价个数显著大于4岁儿童;5岁6岁儿童出价个数存在显著差异(X2=17.13,p<0.01),6岁儿童的出价个数显著大于5岁儿童。 (董圣鸿 郑海林 王燕 余巧玲)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