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 20143
编号:13678742
附子毒性古今认识比较(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43
     综上,历代本草多认为附子有毒,且毒性与其药效关系密切,毒性表现与病理状态有关,并可通过炮制、配伍等方法解毒。现代对附子毒性的认识既传承了古代理论,又在此基础上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有所发扬,但在用药剂量和炮制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异议,可积极深入研究病、证、剂量、炮制品种、物质基础、药效、安全性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更为全面、客观、高效、实用的附子控毒体系,使最有用又最难用之附子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清•孙星衍.神农本草经[M].孙冯翼,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2]西汉•刘安.淮南子[M].北京:中洲古籍出版社,2010.

    [3]魏晋•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4]宋•卢多逊.开宝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5]元•王好古.汤液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6]明•缪希雍.本草经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

    [7]清•张志聪.本草崇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9]傅文录.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0]唐雪春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1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