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拔罐刮痧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8692
网络版面瘫治疗技术汇集.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38kb)。

    网络版面瘫治疗技术汇集

    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瘫的临床表现十分特殊: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

    应注意保持良好心情:防止面瘫最好的办法是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一简单有效的治疗面瘫的方法公布于众

    曾见一老师治疗风寒型面瘫,针后在脸上用隔姜灸,效果不错,但有一定的危险性,后又见过类似的报道,本人现在就将这一简单有效的治疗面瘫的方法公布于众。

    具体操作如下:

    1烧水一锅,取生姜一块大约150克左右,用刀切碎成沫状

    2取纱布一块(没有的话用纱巾或比较透气的布条也可)将切好的姜沫包好成圆形或椭圆形并用细线系好以防洒落。注意:细线要外留15---20CM长。

    3水烧开后,熄火 等水温稍降些后,将带线包好的姜沫浸在热水里10---15分钟后拿出挤干水,待温度能耐受后,用手拿起姜包在患侧从下到上反复擦磨,直到皮肤潮红为止,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4 每次最好能用新姜。

    本人试过不少病人,反映都很好,特别是初期的病人,效果甚好。

    此种方法,简单有效特别适合那些上班族与学生族没有时间来医院看病的人 。

    秘方解秘:皂荚治疗面瘫及骨关节病

    ■ 皂荚

    皂荚辛咸温有小毒。常用于祛除风痰、除湿毒、杀虫、通经络。本人多年来用皂荚散吹鼻孔治疗面神经麻痹,动辄应手取效。一般取大皂荚若干(文火炙干),研极细末,装瓶密封备用,临用时用苇茎杆或用纸卷细卷装药少许吹鼻孔内,向右歪斜吹左鼻孔,向左歪斜吹右鼻孔,早晚各一次,10天内基本痊愈。此为民间人士传我的秘方,用了几十例,无不应手。曾有一女患,26岁,医生,生育后受风出现面神经麻痹,嘴角向右歪斜,因为她是一个西医三甲医院的医生,所以用西医治疗一个多月,静滴脱水药、激素、维生素类药物、神经营养药、甚至抗菌素也上了,无明显好转。最后到我这里,用此方10天痊愈,后有人说,西医治疗一个月后到了快要见效的时候,正好赶上中药治疗,所以好象是中药治好了,其实是西医的功劳,听完此话,一笑了之。

    皂荚治疗痹症也有很好疗效。痹症书本上分为寒痹、风痹、湿痹、热痹、风寒湿混合痹,而临床上并不是这样的情况,以风寒痹多见,有以大关节为主的病变,有以小关节病变为主的病变。《本经》说皂荚"主风痹,死肌"。并有皂荚丸一方,研细微末成密丸,3g/丸。每服3-6g,3次/天,1疗程/月,有效率95%以上。在治疗中,一般服药7天,关节疼痛既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也明显改善,既而行动日渐灵活,轻中度患者1个疗程即可治愈,重度患者2-3个疗程基本能恢复日常活动,生活可自理。曾治疗过一例强直性脊柱炎,一例重症肌无力、一例脊髓空洞症,2个疗程痊愈。偏瘫患者也可应用,效果不错。儿童患者0.5-3g。

    北京崇文中医医院针灸科 金伯华 主任医师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称口眼歪斜,或吊线风,也可归为中风证-中经络之病。面瘫,主要病因是由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的手足阳明,太阳、少阳的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气血不和,筋肉纵缓不收而致。

    《灵枢·经筋》篇曰:"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则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其治疗原则应采取以疏通面部的经气为主,法宜散风活络。取穴应着重于手足阳明,少阳经。因手少阳之经筋合于手太阳。主穴翳风穴,患部还应配合手太阳经俞穴,再作对症加减。

    从经络学说分析,耳与周身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而手足三阳经都联系到耳部,其手足三阴经通过其经别合于阳经,与耳相通。而手少阳之经筋是合于手太阳。如手之太阳经筋急则口耳为僻,皆急不能卒视。而翳风穴又为手足少阳经之会穴。因此有"耳为宗脉之所聚,"之称。

    翳风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取法,耳垂后,下颌角与乳突之凹陷中取之。本穴又为手少阳经交会穴,从解剖学角度,在耳的深部有面神经干,耳深部里面有一出径孔,面部神经由径孔出来散布到整个面部。从神经学说来讲,翳风穴对治疗诊断面瘫有很高的价值。无论从经络学说和神经学说都有一定的依据,在针刺翳风穴时,患者整个面部发热发麻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故而翳风穴对诊断治疗面瘫一病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凡是翳风穴压痛明显,切诊似有物堵塞,说明病情仍在进展。翳风穴痛点越明显,病情越重。深刺翳风穴1.5-2寸,运用手法使酸、麻、胀感等扩散到患侧面部,以达到宣散局部气血壅滞。面部经络气血的通畅,则使面部经气,经筋,筋肉迅速得到恢复,随着翳风穴深刺痛点减轻,切诊耳后翳风穴松软,症状也就好转。皱眉、眼闭合、唇歪,额纹随着恢复。当我们掌握这一环节就可以和病人讲清要有思想准备,因为往往初次针刺后病情又进展,而病人误认为是针刺后反映问题,其实是病情发展规律,因此说翳风穴对面瘫一病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一、病因

    易由七情所伤,临床观察,患发本病者,发病前易因生气着急、悲伤、劳累等因,复感风寒之邪而发病。也有因病毒感染而发病。

    二、临床表现

    其病则眼不能闭合,眼睑下垂,若强令闭合,则眼珠上翻,露出白睛,眼燥发赤,流泪或无泪,口角向健侧歪斜,笑时更甚,严重时口角下垂,口唇闭合不全,饮水时常由患侧流水,鼓腮,吹气,患侧漏气,面部表情丧失,不能蹙额,皱眉,甚则言语不清,味觉部分丧失,听觉亦有过敏,本病一般发病较急,有时还伴有头痛,鼻塞,脉象浮或弦紧,苔薄白,舌质淡。

    三、治则

    治则应以疏通面部经气,散风活络,取穴应着重于手足阳明,少阳经。

    1、检查:翳风穴位,触诊似有物堵塞感,说明病情仍在进展,随着治疗,翳风穴压痛减轻,触诊松软,症状随之减轻,掌握这一环节在治疗本病中,把针刺翳风穴作为主穴,压痛越明显,疗效也就越快。

    2、选穴:主穴翳风,配穴:颊车、地仓、人中、承浆、攒竹、四白、阳白、合谷、列缺,体弱者配足三里,风邪重配风池、曲池。如病人见风流泪加下睛明;如病人闷郁不舒加内关、中脘;如因病毒感染带状疱疹引起的面瘫,在带状疱疹周围放血祛邪。另外要根据患者病症的综合情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3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