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心胸外科 > 02
编号:10300963
心脏移植的供心保护(5)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脑死亡时另一种心肌损害的主要机制是,由于有氧代谢变为无氧代谢,从而降低了心肌的能量储备,同时导致循环中的激素,特别是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明显下降。应用T3 替代治疗可以逆转这种代谢的变化,促进能量的储存并改善心脏的功能。

    六、温缺血期的供心保护

    (一)、灌注温度的控制

    从主动脉阻断开始,至心脏呈完全性舒张性停搏,心肌达到充份的均匀降温。这段时间虽然很短,如果处理不当,常温下的心肌缺血性损害倍加严重。既往心脏移植的全过程普遍应用低温停搏法,并且已收到良好的效果,近来有实验证明:4℃停搏液与常温心肌之间的温差太大,可引起冠状血管痉挛,影响停搏液的灌流和分布,使心脏不能快速停搏,和均匀降温,导致心肌挛缩现象(cooling contracture)。也有认为:当心肌温度下降至15~20℃时,血细胞的变型能力降低,在微血管内沉积,阻碍停搏液的灌流。Takahashi的研究证明,首次灌注温停搏液可以降低冠状血管阻力,从而改善缺血后心功能。为了提高心肌保护效果,避免发生冠状血管痉挛,有主张先灌注一次37℃或温(>20℃)的停搏液,待心脏快速停搏后再全量灌注4℃的停搏液,使心肌达到满意降温。也有提出先灌注常温含氧(或血)停搏液,使心脏呈完全舒张状态停搏后,再用冷停液降温。此外,在灌注停搏液时要尽量排空心脏,才能使心脏快速停跳。

    (二)、灌注压力

    灌注一开始,当心脏还没有停跳以前,灌注的压力要高一些,要超出心脏的排空才能使冠状动脉得到足够的停跳液,大约为80~100mmHg。待, 百拇医药(臧旺福)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