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肾脏内科 > 07
编号:10299511
肾功能慢性减退机制及临床对策(4)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上述一系列研究证实尿蛋白是加重肾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尿蛋白如何加重肾功能损伤的机理尚未真正阐明,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尿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毒性作用;(2)尿蛋白对近端肾小管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3)尿蛋白可以改变肾小管细胞生物活性;(4)一些特殊的蛋白质引起的肾损害; (5)尿蛋白对肾小球代谢的影响;

    五、脂质代谢紊乱学说

    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常表现有脂质代谢紊乱,如血浆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饱和脂肪酸增多,尤共是富含载脂蛋白(ApoB)的脂蛋白增多,而高密度脂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降低。脂质代谢紊乱除引起动脉硬化而加速肾功能损害外,还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肾小球硬化,进一步导致肾功能进行性下降。

    六、酸中毒矫枉失衡学说

    肾脏是机体调节酸-碱平衡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慢性肾脏疾病由于多种途径异常导致肾脏对酸负荷调节能力下降,如氨的生成障碍、HCO3- 排泄增加、泌H+ 障碍等等,从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然而,对整个肾脏而言,部分健存的肾单位必然会通过多种机制加速酸性物质的产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往往会维持相对正常的酸-碱平衡,但是这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甚至会促进肾脏病进展。同矫枉失衡学说一样,有学者亦把因酸中毒代偿引起的肾脏损害称之为酸中毒矫枉失衡学说(Trade-off hypothesis in acidosis)。

    慢性肾脏疾病时整个肾脏氨的产生下降,但部分健存的肾单位氨的排泄用肾小球滤过率校正后即氨的排泄分数往往增加7倍以上,在残余肾模型中证实当肾体积下降70%时,残余肾氨的产生的增加2倍,同时残余肾皮质氨的分压亦明显上升。残余肾氨的产生增加往往涉及到Na+/谷氨酰胺协同转运蛋白、谷氨酰胺酶、谷氨酰胺脱氢酶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等增加,从而使谷氨酰胺向近端肾小管细胞中转运和氨的合成增加。

    氨产生过多及酸中毒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肾脏病进展。(1)氨的促生长作用;(2)补体机制;(3)尿钙排出增加;(4)促进肾脏囊肿形成(5)其他。

    七、蛋白质饮食与肾功能进展

    许多年前,人们就已认识到高蛋白饮食能促进肾脏病进展,限制蛋白饮食能延缓肾功能下降趋势并改善尿毒症症状,临床工作中也同时把低蛋白饮食作为慢性肾脏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其理论依据仍然是低蛋白饮食可以缓解肾小球“三高”现象,最近,美国国家肾脏病饮食健康监督机构(MDRD)一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已经肯定低蛋白饮食能明显延缓肾功能下降趋势。该研究必将141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GFR不同划分为A、B两组,A组GFR为25~55 ml/min/1.73m2、B组则为13~24 ml/min/1.73m2,A组再随机给予两种不同的蛋白饮食:≥1g/kg/天与0.6g/kg/天,B组为0.6g/kg/天与0.3g/kg/天和a-酮酸。结果平均随访2年后发现低蛋白饮食A组与加a-酮酸B组肾功能几乎没有什么明显进展。对高蛋白饮食引起或加重肾功能进展的机理近年来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百拇医药(顾勇)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