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15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561522
延迟间隔和提取条件对短时错误记忆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第1期
     2 材料和方法

    2.1 被试

    32名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作为被试.其中一名因记录问题被剔除,获取31名被试数据( 17女,14男),年龄为18-25岁(平均2l岁),右利手,视力正常或者矫正视力正常。所有的被试自愿参加实验并且付给相应报酬。

    2.2 材料

    视觉刺激包括96个中文双字词名词词表.每个词表包含7个语义关联词,其中一个关键诱词和6个高度语义相关的关联词,关联程度从高向低,全部材料取自耿海燕等发表过的中文词表材料( Geng,et al,2007)。除了关键诱词外,还将每个词表的第一个与关键诱词语义关联度最高的项目也作为相关诱词,共同组成相关诱词对条件(L&L)。这个相关诱词和关键诱词一样都不在学习材料中出现。因此每个词表被试学习第2到第7个项目,共5个关联词,一次呈现给被试。将96个词表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包括24个词表,其中ABC三组为学习词表,D组不作为学习词表,目的是从D组中抽取关键诱词作为不相关诱词(UL)。其余ABC三组共72个学习词表呈现给被试学习.短延迟条件下学习36个词表,长延迟条件学习36个词表。ABC三组词表在测试时分别随机对应T&L,L&L和L&UL条件,ABCD四个词表在被试间轮换,以平衡词表间差异的影响(Atkins&Reuter-Lorenz,2008; Flegal,et al,2010)。测试词对左右并排呈现,中间插入一个空格(图1)。学习词表和测试词对均在计算机学习屏幕上呈现,宋体50号字,黑底白字。被试距离屏幕Im,水平视角2.5度,垂直视角1.8度。

    2.3 实验任务

    短时DRM范式迫选任务,包含72个学习一测试blocks。学习阶段,一个包含5个语义关联词的词表呈现在屏幕中央2s(图1),之后是随机3s或60s的三位数倒减3数学干扰任务作为延迟间隔条件,被试要大声汇报出来。

    干扰任务之后进行再认测试。测试分为三个提取条件: (1)T&L条件,随机选取学习词表中的1个学过词作为靶词(T)和该词表对应的关键诱词(L)一同呈现; (2)L&L条件,两个相关诱词一起呈现,选取该学习词表的关键诱词和未学习的语义关联最强的关联词作为相关诱词对共同呈现; (3)L&UL条件,选取该学习词表的关键诱词(L)和来自于D组中一个词表的关键诱词作为不相关诱词(UL)共同呈现。每个学习词表之后只对应其中一种测试条件。其中1/4的被试中,A组学习词表对应测试条件1.B组对应测试条件2,C组对应测试条件3,D组为不相关诱词组,另外1/4的被试则进行轮换,B组词表对应条件1,C组对应条件2,D组对应条件3,A组作为不相关诱词组,通过4次轮换,保证所有被试及每个词表的关键诱词都被呈现,以平衡因为词表关联度差异带来的误差。

    每个条件下的再认项目呈现3000ms,被试需要通过键盘按键作出新旧判断,告知被试如果左边的词是“旧”请按“F”键,如果右边是“旧”的请按”K”键,如果两个都是“新”按空格键,所有条件下测试词左右位置随机,要求被试既快又准的做出反应。

    3 结果

    再认的百分率结果见图2。错误再认方面,无论长、短延迟,被试在L&UL条件下对相关诱词判断为“旧”的比率都显著大于对不相关诱词的错误再认率,长延迟t (30) =9.98,短延迟t(30) =12.11,ps<0.001,表明该任务诱发了错误再认效应。

    短延迟时对相关诱词的错误再认。在L&UL和L&L条件下,被试错误的再认相关透词的比率都较高,分别为37%和40%,而T&L条件,相关诱词的错误再认率最低,仅有13%。对这三个条件下的相关诱词错误再认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条件主效应显著,F(2,60) =40.44,p<0.001,事后比较发现.L&L和L&UL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都高于T&L条件的错误再认率( MD=0.26,MD =0.24,ps<0.001),可见,T&L提取条件相比L&L和L&UL而言,极大的降低了错误再认率。但T&L条件下相关诱词错误再认率依然大于L&UL条件下不相关诱词的误报率(20/0),t(30) =4.83,p<0.001。因而,错误再认只是被极大的减少但是没有完全消除。

    长延迟条件表现出相似的相关诱词的错误再认倾向。在L&UL条件,被试错误的再认相关诱词为旧的比率较高(47%);L&L条件下,错误再认率也较高(38%);T&L条件下,诱词的错误再认率较低(18%)。对这三个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条件主效应显著,F (2,60)=38.41,p<0.001。事后比较结果与短延迟情况一致,L&L条件和L&UL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边缘显著(p=0.08),L&UL条件的错误再认率略高于L&L条件下的,而两者都高于T&L条件的错误再认率(MD=0.21,MD=0.29,ps<0.001),见图2。T&L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依然大于L&UL条件下将不相关诱词判断为“旧”的比率(2%),t(30) =6.59,p<0.001,也就是说错误记忆效应虽然最小但也没有消失。

    短延迟和长延迟相关诱词错误再认率的比较。对延迟间隔(长,短)和三个提取条件相关诱词的错误再认率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相关诱词错误再认率的提取条件主效应显著.F(2,60) =20,p<0.001,提取条件和延迟间隔的交互作用显著,F(2,60) =8.27,p=0.001。进一步比较发现, L&UL条件,长延迟的错误再认率要高于短延迟条件,t(30) =2.78,p<0.01; 1&1条件,错误再认率延迟差异不显著,t (30) =0.43,p >0.05;T&L条件下,错误再认率延迟差异不显著,t(30) =1.85,p>0.05。但T&L条件下,对靶词击中率进行比较发现,短延迟靶词的击中率显著高于长延迟条件,t (30) =2.35,p<0.05。 (陈红 郭春彦 杨海波)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