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8 > 正文
编号:11613642
重金属中毒.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92kb)。

    常见金属中毒

    * 铅

    * 汞

    * 砷

    铅

    * 铅(lead,Pb),灰白色金属,原子量207.20,比重11.34,熔点327.5℃,沸点1620℃。

    * 铅的化合物,如氧化铅(又称黄丹、密陀僧)、四氧化三铅(又称红丹、樟丹)、二氧化铅、三氧化二铅、硫化铅(黑锡丹)、硫酸铅、铬酸铅(又称铬黄)、硝酸铅、硅酸铅、醋酸铅、碱式碳酸铅、二盐基磷酸铅、三盐基硫酸铅等分别用于油漆、颜料、橡胶、玻璃、陶瓷、釉料、中药偏方、塑料、炸药等行此铅化合物均以粉尘形式逸散。

    中毒原因

    * 主要由生活性所引起,多因误服或过多服用含铅化物的偏方治疗哮喘、癫痫、驱蛔虫、堕胎等,这些含铅化物如铅、铅丹、铅霜、密陀僧、黑锡丹、樟丹等;也有用锡锅制酒、锡壶盛酒;还有将铅粉错当山芋粉而误服。国外儿童常因嗜僻吃含铅油漆的玩具,墙壁、家俱等被剥落的泥灰而发生中毒。在我国还有松花蛋、苞米花、化妆品。

    代谢

    * 铅及其化合物侵入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完整的皮肤不能吸收。

    * 呼吸道:一般说,吸入的铅70%~75%仍随呼气排出,仅30%~50%吸收人体内。

    * 消化道:主要来自铅作业场所进食、饮水。日常生活食物、饮料中每天摄入铅量约300mg。

    * 铅以离子状态被吸收后进入血循环,主要以铅盐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形式最初分布于全身各组织,数周后约有95%以不溶的磷酸铅沉积在骨骼系统和毛发,仅有5%左右的铅存留于肝、肾、脑、心、脾、基底核、皮质灰白质等器官和血液内,并可进入细胞核内而形成包涵体。而血液内的铅约有95%分布在红细胞内,主要在红细胞膜,血浆只占5%。沉积在骨组织内的磷酸铅呈稳定状态,与血液和软组织中铅维持着动态平衡。被吸收的铅主要经肾脏排出,还可经粪便、乳汁、胆汁、月经、汗腺、唾液头发、指甲等途径排出。

    发病机制

    *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贫血、溶血

    * 血管痉挛:铅容、腹绞痛、中毒性脑病

    * 干扰脑代谢

    * 周围神经系统

    *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 肾脏

    临床表现

    * 口服中毒发病常有一个潜伏期,短者4~6小时,一般2~3天,最长者1~2周,其与摄入剂量和个体差异有密切关系。

    * 急性中毒表现:上消化道症状、口内金属味,腹绞痛,腹泻,黑便,血压升高,少数发生消化道出血和麻痹性肠梗阻,数日后发生贫血、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

    * 慢性中毒表现:腹绞痛、周围神经炎、中毒性脑病、明显贫血。

    诊断

    * 病史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血铅、尿铅、驱铅试验、红细胞锌原卟啉(ZPP)、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诊断分级

    * 诊断可分四级:

    1、铅吸收:仅尿铅或血铅升高但无临床症状者。

    2、轻度铅中毒: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及尿铅或血铅升高外,尚有尿CP、尿δ一ALA、血FEP、血ZPP中一项异常者。

    3、中度铅中毒:在轻度铅中毒基础上,如出现腹绞痛、贫血、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中一项者。

    4、重度铅中毒:铅麻痹或铅脑病者。驱铅试验可以辅助诊断,用CaNa2EDTA 0.5~1.0g后若尿铅≥1.45μmol/L(0.3mg/L) 者可诊断为铅吸收;若尿铅≥3.86μmol/L(0.8mg/L)或4.82μmol/24h(1.0mg/24h)者可诊断为轻度铅中毒。

    治疗

    * 一般治疗

    * 对症处理:阿托品及葡萄糖酸钙

    * 驱铅治疗:一般驱铅、急性铅脑病驱铅

    一般驱铅治疗

    * CaNa3DTPA(钙促排灵)>CaNa2EDTA(依地酸钙钠)>ZnNa3DTPA(锌促排灵)>Na2DMS(二琉基丁二酸钠)、DMSA(二琉基丁二酸)>811(螯合羧酚),具体用法如下:

    * CaNa2EDTA或CaNa3DTPA l.0g,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或肌肉注射(加2%普鲁卡因2ml),每日一次,连续三天停药四天为一疗程,一般三个疗程即可。

    * Na2DMS l.0g,静脉推注或肌肉注射(加2%普鲁卡因2ml),每日一次,连用三天停药四天为一疗程,一般三个疗程即可。

    * DMSA 0.5g,口服,每日三次,连用三天停药四天为一疗程,一般用三个疗程即可。

    * 青霉胺 0.2~0.3 口服,用法同上

    * 巯乙胺 多用于四乙铅中毒,200~400mg静滴

    急性铅脑病驱铅

    * 多见于儿童

    * 急性铅脑病治疗: BAL(二巯丙醇)和EDTA联合疗法:先用BAL 4mg/kg肌肉注射,每4~6小时一次; EDTA 12.5mg/kg,每日两次;二药同时用3~5天,以后改青霉胺3~6个月。

    汞中毒

    * 汞(mercury,Hg),汞很易蒸发到空气中引起危害

    * 汞的无机化合物如硝酸汞(Hg(NO3)2)、升汞(HgCl2)、甘汞(HgCl)、溴化汞(HgBr2)、砷酸汞(HgAsO4)、硫化汞(HgS)、硫酸汞(HgSO4)、氧化汞(HgO)、氰化汞(Hg(CN)2)等,用于汞化合物的合成,或作为催化剂、颜料、涂料等;有的还作为药物,口服、过量吸入其粉尘及皮肤涂布时均可引起中毒。此外,雷汞(Hg(CNO)2·1/2H2O)用于制造雷管等。

    代谢

    * 金属汞以蒸气形式由呼吸道侵入人体。皮肤吸收量很少,但皮肤破损及溃烂时吸收量较多。消化道基本不吸收,故健康人口服金属汞不会引起中毒。金属汞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可引起中毒,曾有碎体温计刺入皮下引起中毒的报道。汞蒸气易于通过肺泡膜进入体内溶于血液中,通常,吸入的汞蒸气可由肺泡吸收50%左右,其余则由呼气排出。空气汞浓度增高时,吸收率也增高。血液中的汞最初分布于红细胞及血浆中,以后到达全身各器官,而以肾脏中含量较多,高达体内总汞量的70%~80%。汞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并在脑中长期蓄积,而以小脑及脑干中最多。也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蓄积致病。汞由尿液、粪便、胆汁、乳汁、汗液、唾液等排出,尿汞的排出量约占总排出量的70%,但尿汞的排出是不规则的,各日可相差4倍左右,汞接触停止后十多年,尿汞仍可超过正常。

    发病机制

    * 血液与组织中的汞可与蛋白质及酶系统中的巯基结合,抑制其功能,甚至使其失活,例如与含巯基的硫辛酸、泛酰硫氢乙胺与辅酶A等结合,影响大脑丙酮酸的代谢。

    * 汞作用于还原型谷胱甘肽,损害其氧化还原功能。

    * 体内有较多的非功能性巯基,构成球蛋白的疏水部分,如果与汞结合则体积缩减,整个分子扭曲变形,使酶失去活性。

    * 高浓度的汞还可与酶中的氨基、羟基、磷酰基、羧基等结合,引起相应的损害。高浓度的汞还可直接引起肾小球免疫损伤。

    * 汞可通过钙离子而激活细胞内的磷脂酶,分解细胞内的磷脂,生成花生四烯酸与氧自由基等而损害其功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9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