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20 > 正文
编号:11637103
脊柱骨错缝的原理及推拿证治.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00kb)。

    脊柱错缝的原理及推拿证治

    * 从中医形体学角度认识和理解脊柱骨错缝,认为脊柱的功能正常是以脾胃为中心,肝、脾、肾三脏功能健旺和筋、肉、骨三者协调统一下共同完成的。提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五体失养,筋缓肉松,约束固护无力是脊柱骨错缝的内因。骨错缝后筋肉脉络损伤,经络、经筋的气血运行障碍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并从临床分期,治疗原则和分期论治方面提出了见解和看法。

    形体学对脊柱的认识

    * 中医学认为人的形体是由皮、肉、筋、脉、骨五体构成的,在五体系统里,以骨为干,构成人体的支架:

    以筋为刚,连接约束骨骼,主持运动;

    以肉为墙,保护组织器官,支持运动;

    脉行气血,濡养周身;皮为卫外,抵御外邪。

    五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 五脏外合于五体,即"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 五体系统里,筋、肉、骨三者直接构成运动系统。

    * 下面我们从这三者及其相合的肝脾肾三脏的相互关系上来认识脊柱。

    形体学对脊柱的认识

    * 脊柱由椎骨连接而成,为骨属,由肾主之,《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故脊柱的正常功能由肾主之,受脾制约。

    * 联系到脊柱,肾主骨,肾精的充足是脊柱运动的基础,脾主肌肉,肌肉的制约是脊柱稳固的保证。

    形体学对脊柱的认识

    * 脊柱由椎骨以筋相连,筋与肝相合。脊柱的稳定和活动正常有赖于宗筋的束骨功能。《素问·痿论》云:"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素问·厥论》亦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

    * 故太阴阳明共润宗筋,脾胃功能健旺是实现其"主润宗筋"和宗筋"主束骨利机关"功能的有力保证。

    形体学对脊柱的认识

    * 脊柱位居人体的中央,是人体的中轴。《素问·金匮真言论》言:"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中央"的疾病,由脾主之,脾气通于脊,脾的病症反应在脊柱上。

    * 脾能治理调节这个"中央",《素问·太阴阳明论》谓:"脾者土也,治中央。"脾的"治中央"机制,保证了脊柱位居"中央"而不偏离。而脾的"治中央"机制在脊柱上是通过"俞在脊"和"脾主肌肉"来完成的。

    形体学对脊柱的认识

    * 综上所述,脊柱为骨属,由肾所主,由脾制约;以筋相连,由宗筋主束骨,利机关,由阳明主润宗筋;以肉为墙,由脾"治中央"。

    *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系统,脊柱的功能正常是在以脾胃为中心,肝、脾、肾三脏功能健旺和筋、肉、骨三者协调统一下共同完成的。

    经络、经筋与脊柱的关系

    *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的通路。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涵盖了现代解剖学的肌肉、肌腱、筋膜、腱膜、韧带、乃至关节囊,椎间盘、骨膜等组织。

    * 明确脊柱相关的经络经筋的循行,结合"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其独特的意义。

    经络、经筋与脊柱的关系

    * 督脉贯脊,别下项,督脉之络上项。

    * 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人循膂;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其支者:从膊内左右下贯胛,挟脊内。

    * 足太阳之筋上挟脊上项。

    * 足少阴之脉贯脊。

    * 足少阴络脉之别者,外贯腰脊。

    * 足少阴之筋循膂内挟脊,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 手阳明之筋,支者绕肩胛,挟脊。

    * 足阳明之筋上循胁属脊。

    * 足少阳之筋后者结于尻。

    * 足太阴之筋内者著于脊。

    经络、经筋与脊柱的关系

    * 脊柱的"错缝"偏移会直接影响到与之相应的经络、经筋的气血运行,损伤相关的肌肉筋脉,导致相应的病证。

    脊柱骨错缝的病因病理

    * 外力损伤或用力不当可直接造成骨错缝;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阻滞经络,客于筋脉,筋肉挛急,椎骨失约,而导致骨错缝;长期不良坐卧习惯和职业性质导致五劳过极(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久卧伤气),筋肉骨气血损伤,椎骨失约,引起骨错缝;脾胃虚弱,无以养筋,筋弱弛缓,关节不稳,椎骨失约,而致骨错缝。

    脊柱骨错缝的病因病理

    * 在整个发病过程中宗筋的束骨功能失常无疑是造成"骨错缝"的关键。而骨错缝后,经络经筋系统及周围的筋、肉等组织的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症状,气滞血瘀结聚有形而形成结节、条索等病理产物。

    脊柱骨错缝的病因病理

    * 本病总属本虚标实,本虚在脏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五体失养,筋缓肉松,约束固护无力;标实为骨错缝,以及由此产生的筋肉脉络损伤,经络、经筋气血运行障碍而产生相应的症状。

    脊柱骨错缝的临床分期

    * 根据骨错缝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临床表现,我们将其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

    4.1 急性期 以骨错缝处为中心的广泛性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甚至不能屈伸俯仰,或不可左右视,或肩臂不举,或胭挛跟肿,或踝厥、足趾不用。

    4.2 缓解期 疼痛局限于骨错缝局部附近,疼痛减轻,活动时疼痛加重,经络经筋走行之处出现结节,条索。

    4.3 恢复期 局部酸困不适、倦怠乏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0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