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2 > 正文
编号:11611761
艾滋病消化系统的表现与治疗修改稿.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1kb)。

    艾滋病的消化系统表现与治疗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eiciency virus,HIV)感染造成的一种以免疫系统的缺陷导致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为主要表现的致命性的慢性传染病。由于它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世界上艾滋病的患者数及死亡数正在逐年上升。

    艾滋病潜伏期较长,可达2-10年,HIV感染后可经过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非特异性症状期,最后发生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导致死亡。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但艾滋病患者中约有3/4以上会出现消化系统的病变,它涉及胃肠道的各个部分及肝胆胰,其中大多数出现一个或多个的明显症状。据统计,50%的艾滋病病人会出现慢性腹泻,现认为与HIV感染本身有关,造成病人机会性感染的原虫,病毒,细菌,真菌等种类繁多。并且研究发现这些病原的感染不仅与病人的行为有关,而且还与患者所处的地理环境因素有关,在发展中国家,HIV阳性的病人腹泻的发生率较发达国家高,可达90%。这可能与水源或食物传播的病原体有关。

    一. 病因

    (一)感染 主要是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是指条件性病原体感染,即有些条件性病原体存在于正常健康人体内,通常不致发病,然而在HIV感染的晚期,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给这些条件性病原体提供了一个发病机会,从而引起从口腔到肛门的各类病变及其相应症状,这些病原体包括原虫、细菌、真菌和病毒。

    1.原虫感染 造成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原虫主要有卡氏肺孢子虫,鼠弓形体,蓝(白)氏贾第虫,隐孢子虫,等孢子球虫,小孢子虫,贾第鞭毛虫及溶组织阿米巴等,除了卡氏肺孢子虫和鼠弓形体外都可引起消化道的症状,以不同的腹泻为主要的表现。隐孢子球虫病是最近10多年才确认能够引起人类发病的病原体。对于一些为动物服务的人员中,被隐孢子球虫感染可引起一种自限性腹泻.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该病通过口腔消化道传播,隐孢子球虫寄生在小肠绒毛的刷状缘,引起外源性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和内源性营养物质丢失。有报道说艾滋病腹泻的病因中隐孢子虫感染占到1/3。

    2.细菌感染 常见的病原体有鸟型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沙门菌属,弯曲菌属等。鸟型分枝杆菌感染病变多在小肠和直肠,也可见于结肠。结核杆菌由于艾滋病的出现其发病率重又上升,据统计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的人又感染了结核病菌之后,其结核病发病率较HIV阴性者高30倍。HIV促使结核病发病,是因为HIV可使早已感染结核菌的人和原已稳定的内源病灶再度活跃起来。由于HIV感染的病人机体抵抗力弱,容易再感染结核菌,并很快发病和恶化。艾滋病患者易反复罹患沙门菌属感染,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的20倍。

    3.真菌感染 造成艾滋病患者消化道症状的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念珠菌感染是机会真菌症中最常见的一种。

    4.病毒感染 常见的病毒有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带状疱疹病毒(VZV),乳头多瘤空泡病毒(PLV),EB病毒(EBV)等。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毒。60%~80%的成年人已与该病毒接触并正在人体内生长同时人体对其产生抗体。大多数艾滋病患者将可能再次被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常出现病毒血症。很多成年人都接触过疱疹病毒,并在体内潜伏着这种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引起唇部、外生殖器及肛周的损害。

    (二)肿瘤

    艾滋病基于免疫功能缺陷导致肿瘤发生已成为AIDS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恶性肿瘤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病,往往与条件性感染同时出现,也可以单独存在。肿瘤的发生和机体免疫功能破坏直接相关,但可能不是唯一的原因。当HIV感染者出现B细胞淋巴瘤时与EBV病毒感染有关,HIV并不能直接引起肿瘤,因在肿瘤细胞DNA内并不能证明有病毒序列存在艾滋病患者中。

    二. 消化系统表现

    艾滋病患者由于其免疫力的缺陷而导致多种复杂的临床症状,消化系统的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的感染、肿瘤的发生。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多数患者出现持续发热,持续体重下降和持续腹泻的"三持续"现象。

    (一) 腹泻:

    (二) 肝脏肿大:

    (三)肿瘤 艾滋病基于免疫功能缺陷导致肿瘤发生已成为AIDS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艾滋病患者中,常见的消化系肿瘤为Kaposi肉瘤和淋巴瘤。

    1. Kaposi肉瘤 Kaposi肉瘤是艾滋病恶性肿瘤的代表病种,于1872年由Kaposis首先报道,他根据3例患者的观察结果,描述了它的临床特点:皮肤特发性,多发性,色素性肉瘤。认为是非洲大陆赤道地区一种地方多发病,在当地地理条件下,主要侵犯中老年男性,在四肢发生多数的大小不同的结节,后人称此病为Kaposi肉瘤。泛发性的Kaposis肉瘤可累及胃肠道,在对艾滋病病例的尸检报告中发现胃肠道的Kaposis肉瘤的检出率可达56-70%,伴或不伴皮肤或淋巴结的Kaposis肉瘤。一般肉瘤成多发型,数量较多,但瘤体直径较小,故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肉瘤引起的肠道粘膜的溃疡有可能会引起消化道的大出血。

    2. 淋巴瘤 HIV感染出现非何杰金淋巴瘤是诊断AIDS的一个指标。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发生率据报道最高可达28%。胃肠道的淋巴瘤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淋巴结肿大压迫导致的腹胀、腹疼、腹部肿块、肠梗阻、排便异常及消化道出血。

    二.治疗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现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抗HIV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是叠氮胸苷、双脱氧肌苷和双脱氧胞苷等,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感染早期如联合使用上述药物则效果更好。但此类药物副作用非常大,有毒性,易耐药。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发明的联合药物疗法"鸡尾酒疗法"曾轰动一时,也确实起到有效的抗HIV效果。但现在研究发现即使同时使用3种甚至4种药物也不能完全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相反,在体内潜伏一段时间后,病毒数量还可能大规模上升。目前在有些研究中已发现,某些中药或其成分在体外实验过程中能抑制HIV,预计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此外,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与德国研究人员合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