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1 > 正文
编号:11699503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42kb)。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肿瘤科 黄仲夏

    *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B细胞恶性肿瘤,伴有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即骨髓瘤骨病,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和高钙血症,偶尔引起神经压迫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发生率

    * U.S 3-4/10万人,每年有13,500名新发病人,黑人>白人,男:女=3:2。

    * 过去30年以400%的发生率增加,其中<50岁的发病率增加提示环境因素的致病作用。

    * 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3%患者年龄小于40岁。

    二.发病机理

    * (一)正常骨重建:

    * 破骨细胞(OC)旧骨重吸收=成骨细胞(OB)新骨重建

    * OB、骨基质细胞与OC的相互作用在骨吸收机制中更为重要。

    *

    1.成骨细胞(OB):

    * 1 为骨髓基质细胞的组成成分,支持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 2 参与OC的激活、分化、成熟,为骨吸收的必要条件;

    * 3 分泌骨钙素(BGP)、骨桥蛋白(OPN,Osteopontin)、FN(Fibronectin)、VN(Vitronectin)等多肽因子,参与成骨过程;

    * 4 生成IL-6等因子,且参与OC的骨吸收;

    * 5 OB表达一对特异性因子--RANKL(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和OPG(护骨素),是一对分别促进骨吸收和抑制骨吸收的因子。

    2 骨基质

    * 1 诱导和调控OC的活化和骨吸收--通过OC膜整合素实现;

    * 2 多肽分子(骨钙素、骨桥蛋白、FN、VN等,由OB分泌,储存于骨基质)与OC膜整合素序列结合,形成细胞外基质整合素--细胞骨架信号传递分子复合物,影响OC的基因表达;

    * 3 生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MPs是一类具蛋白溶解酶活性的锌依赖性内肽酶家族,可溶解许多细胞外基质。与肿瘤浸润或转移有关。

    MMPs家族分五类:

    * 胶原酶:MMP-1、MMP-8、MMP-13、MMP-19

    * 明胶酶:MMP-2、MMP-9

    * 基质溶解素:MMP-3、MMP-10、MMP-11

    * 膜型MMP:MT1-MMP、 MT2-MMP、 MT3-MMP

    * 其它:MMP-7

    * 首先MMP-1在中性PH环境下降解I型胶原(骨和骨基质层的主要结构蛋白)和II型胶原(软骨的主要成分);

    * 接着明胶酶MMP-2和MMP-9启动并降解IV型胶原(软骨和基底膜的主要结构蛋白)并变性蛋白,引起骨质脱矿和基质溶解;

    * MMP-3可溶解弹性硬蛋白、纤连蛋白、酪蛋白等糖蛋白,后者也是软骨的构成成分。

    * 最后CPK在适宜PH环境下溶解残余的蛋白样物质。

    * 在上述过程中,细胞因子IL- 1、IL-6 和可溶性IL-6R可上调OC的作用及MMP-2、 MMP-3和 MMP-13的产生

    * MMPs活动与基因表达、蛋白酶激活和特异性的MMPs组织抑制剂(TIMP)的相互作用有关。

    * 生理条件下,MMPs/TIMP维持一动态平衡。

    3 破骨细胞(OC)

    * 目前把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和降钙素(CT)作为 鉴定OC的标志。

    *

    破骨细胞分化过程:

    * CD34+ 干细胞

    * ↓

    * TRAP阴性前破骨细胞

    * ↓

    * TRAP阳性前破骨细胞

    * ↓

    * TRAP阳性破骨细胞

    *

    * OC在骨吸收与重建中起启动作用。

    * OC的骨吸收过程为:OC黏附骨面,变为吸收态,形成波状缘、空泡区(含许多酶)、封锁带(保证骨吸收的酸性环境)和细胞基底部(含丰富线粒体、高尔基体和粗面内质网等),进行破骨活动。

    * 在此过程中,OC合成、分泌多种溶酶体酶降解胶原等有机骨基质,形成吸收小凹。这些酶主要有组织蛋白酶K(C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4 RANKL/OPG系统是OC生物学中必要的最终的、效应因子

    * RANKL/OPG是一对由OB分泌的分别促进和抑制骨吸收的因子。

    * OC源于单核巨噬系统,在骨吸收中,先分化为多核细胞。

    * OC表达RANK(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当RANK被其配基RANKL结合激活时,可增强OC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生存,成熟OC的迁移和激活也加强,而凋亡被抑制,使OC的数量增加、功能明显增强。

    * RANKL主要由OB产生,此外免疫细胞(如T细胞)、肿瘤细胞也表达RANKL。

    * 当OC上的RANK被激活与RANKL结合时,引起OC的骨吸收。

    * OB分泌OPG,OPG为RANKL拮抗剂,能特异阻断RANKL对OC的刺激作用,故称骨保护素,抑制骨质重吸收。

    * OPG可抑制1,25(OH)2D3、PTH、IL-11三种途径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表面形成吸收陷窝的能力;促进破骨细胞凋亡,抑制其生存。

    * OPG作为RANKL的假目标受体可与RANK竞争抑制地与同一个配基RANKL结合,但OPG对RANKL的结合能力较RANK强。

    * RANK及其膜信号受体RANK和假目标受体OPG之间的平衡是调节OC分化、活化的关键因素。

    * 生理条件下, RANKL/OPG维持一动态平衡。

    * 无诱导条件下,OPG的表达占优势。

    *

    * 引起骨吸收的上述因素均通过RANKL/OPG系统起作用。

    * RANKL/OPG系统是OC生物学中必要的最终的效应因子

    5 骨吸收的调节因子

    * 降钙素(CT):抑制骨吸收和降低血钙,CT对OC有直接抑制作用。 OC膜上丰富的CTR与CT结合,抑制Na-K-ATP酶,使波状缘伸展受限, OC不能黏附骨面、酸分泌减少

    * PTH: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吸收。OB膜上有PTH - R,OC膜上无。

    * PTH的作用机制:使OC内空泡增多、促进酸分泌和水解酶合成、促进cAMP生成。

    * 前列腺素(PGs):抑制OC活性,抑制骨吸收

    * 1;25(OH)2VD3:在钙、磷作用下由肾产生,增加OC数量,激活OC的成熟,与PTH有协同作用。

    (二)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

    * 仍不清楚 。

    1 骨髓瘤骨病的研究历史

    * 骨髓瘤骨质破坏的三种类型:

    * ①72% MM患者以骨吸收为主,称为不平衡性破骨性MM;

    * ②20%患者成骨和破骨均增强,称为平衡性MM;

    * ③8%患者临床上缺乏骨病变,骨病变随病情进展出现。

    * 骨活检病理切片显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42kb)